画好“同心圆” 吹好“平安哨”——武威市党员干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网站首页 » 武威

画好“同心圆” 吹好“平安哨”——武威市党员干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2-10-25 405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武威市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聚力一线阵地,聚情人民至上,聚效良法善治,让风险在一线化解,让矛盾在一线解决,让安全在一线筑牢,让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果更亮、效果更实。


锻造善治“指挥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抓住重点,才能突破难点、创造亮点。武威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推进平安互助和法治互助建设,坚持源头治理、专项治理、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政法综治工作水平,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枝一叶总关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武威市大胆实践创新,务求工作实效,牢牢把握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防范和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武威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武威建设取得新成效,让广大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平安成果。


打造长治“压舱石”


      网格“红管家”服务群众,智能安防闪亮登场,基层调解各展身手……这些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是武威市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一个个瞬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武威市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着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体系。坚持自治强基,健全村(居)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及红白理事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坚持法治保障,全市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9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县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60个,天祝县“1234”法治扶贫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同时,全市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推动部门单位共驻共建、党员先锋引领。


      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了基层社会“微循环”,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民心成为平安建设的最稳“压舱石”。  


构筑共治“同心圆”

 
      有事好商量,共谱和谐曲。深秋的抓喜秀龙草原美景如画,十多人围坐在一起的一场热烈讨论,让这幅静态的画增添了“和谐之音”。这是天祝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组织农牧民召开的一次协商民主议事会,主题是返聘保洁员,建设平安、干净、优美的景区。


     

  召开民主协商会,就是为了激活平安细胞,创建平安景区。经过大家商讨,投票通过了把村上解除合同的保洁员再返聘到旅游合作社,打扫环境卫生,进行车辆、马匹管理这件“大事”。


     “微治理”推动“大平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武威市以“聚焦问题、探索创新”为主题,形成具有武威特色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市集中开展以矛盾纠纷大调处、风险隐患大排查、信访积案大攻坚等为内容的基层治理六项活动,共组织各类宣讲活动1700余场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51件、调解成功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