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普法与皮影戏悄然邂逅,碰出的火花点亮了乡村的夜晚……

网站首页 » 陇原普法

夜幕降临,普法与皮影戏悄然邂逅,碰出的火花点亮了乡村的夜晚……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11-10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呐~”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白色的幕布上,皮影人闪转登场,粗犷雄浑的唱腔从幕后响起,端坐在幕前的村民忍不住拍手叫好。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口道尽世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常家河镇固堆河村,一场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满仓表演的皮影戏在此上演。


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法治元素今夜悄然邂逅,碰出的火花点亮了固堆河村的夜晚。


皮影戏亦称“灯影子”、“灯戏”,乾隆年间在通渭盛行,清代末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戏剧剧种,分“慢板”、“流水板”、“飞板”、“道情”、“散板”等5大类13个板式,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作为非遗传承人,刘满仓12岁时便跟随爷爷的影戏班学唱腔、弹三弦、敲碰铃、打甩板、雕刻皮影。初中毕业后他继承祖业,开始演唱皮影戏。


近些年,古老的皮影艺术受到冲击,戏班已不能维持生计,他只能忙时务农,闲时演出。




刘满仓还是村上的“法律明白人”。为了丰富和传承自家的皮影戏,他将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融入皮影戏,创作了一些普法短剧(四进士、忠孝图),在全县范围内演出50场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刘满仓所在的通渭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14人,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


近年来,通渭县坚持以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线,以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为目标,将通渭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书·法”普法品牌,并挖掘“通渭小曲戏”“皮影戏”“剪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等地方文化遗产资源,打造“非遗+普法”模式。




该县组织编演《普法教育进万家》《普法教育进乡村》《法治花儿遍地开》等普法小曲,设计制作《推进依法治县 打造平安通渭》《学法用法 社会和谐》等剪纸作品,“非遗+普法”成为当地的特色普法品牌。


幕布上,皮影人随着古老的唱腔闪转腾挪;幕布前,固堆河村小学的学生张佳玘、张星辰屏息凝神,谢幕后还跟着刘满仓学起了皮影戏唱腔。




张佳玘、张星辰是通渭县的“普法小精灵”。通渭县今年创新打造“与法‘童’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品牌,组建的24支“小小普法队”,创新“小手拉大手”法治教育模式,实现培养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普法新局面。




通渭县以“小小普法员”为原型,法兽獬豸、毛笔笔头为灵感设计普法卡通形象作为通渭县普法“代言人”,生动活泼地融入到全县普法工作中。并以此为创作来源,创作法治文艺作品——普法歌曲《通渭普法小精灵》,法治快板《八五普法齐宣传,民族团结共梦圆》。



一个多小时的皮影戏在村民的依依不舍下谢幕,但法治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声依旧在偏远的乡村回荡,成为书画之乡平安和谐的美丽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