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法治网”刊发《甘肃天祝:以“检察蓝”守护高原产业绿色发展》,现予以转载。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凭借独特的高海拔寒湿气候,孕育了“天祝藜麦”“天祝白牦牛”“高原夏菜”等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通过协同履职、源头治理、品牌保护等举措,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构建“检察+行政”协同机制
织密地理标志保护网
地理标志是特色农产品的“身份密码”,更是市场竞争的“护城河”。天祝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部门,创新建立“行政执法+四大检察”协作机制,签订《关于加强“天祝藜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实施意见》等协作机制,明确执法司法协作、线索双向移送、联合培训等举措,形成全链条保护合力。针对企业滥用废止商标、违规使用地理标志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22次,督促整改并规范商标使用,从源头遏制侵权行为。
聚焦痛点难点
以“源头治理”护航产业绿色发展
高原夏菜是天祝农业的支柱产业,2024年种植面积达17.2万亩,但流通环节产生的尾菜处理曾是环保难题。天祝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尾菜处理利用体系,建成日处理500吨的有机肥生产基地,创新建立“企业主管+政策补贴+社会共治”模式,实现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超95%,助力产业绿色转型。此外,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督促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办法》,推动高原夏菜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生态化。
多维宣传赋能
提升品牌保护“全民共识”
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社会共治,天祝县人民检察院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发布宣传信息300余条,原创稿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政法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刊发160余篇,其中《行检携手擦亮“天祝白牦牛”地理标志名片》等文章生动展现司法护农成效。同时,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案例解读、法律咨询提升群众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品牌兴则产业兴”的社会氛围。
“类案思维”推动长效治理
释放特色产业潜能
办案中,天祝县人民检察院不仅注重个案纠偏,更通过类案分析揭示行业监管漏洞。在保护“天祝白牦牛”地理标志工作中,针对商标滥用问题,推动建立专用标志使用规范,大力开展商标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涉及天祝白牦牛养殖、加工、销售市场主体规范使用商标的意识,引导消费者正确辨别和购买“天祝白牦牛”产品。目前,天祝已培育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以藜麦、夏菜、白牦牛为核心的特色产业矩阵,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高原藜麦的“营养黄金”到白牦牛的“雪域珍品”,天祝县人民检察院以法治之力守护“独一份”的自然资源,以检察履职铺就特色产业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