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跨县市审批手续,让江西省彭泽县社区矫正对象赵某得以继续在玉门市东镇建化工业园区务工挣钱,让浙江省衢州市徐某得以继续在玉门市老市区经营公司......这份法律框架内的温情,给予了他们重启人生的信心和勇气。
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五年来,玉门市积极践行这部承载人道主义精神的法律,已助力6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破茧重生”。这项重塑生命的“特殊园丁工程”,在法治的沃土上正绽放出智慧与温情之花。
五年来,我们不断织密矫正网络,筑牢法治根基,制度机制日趋完善。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机制。玉门市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落地生根,必须建立在坚实、高效的工作机制之上。
打破壁垒,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壁垒,玉门市构建起了以市委政法委为“中枢”,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卫健、教育、财政等多部门为“臂膀”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社区矫正委员会会议、信息互通共享、职责清单化管理,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确保矫正工作“一盘棋”推进。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玉门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细则为根本遵循,制定了《玉门市社区矫正工作指引》及配套制度,覆盖了从接收到解除矫正的全链条,真正实现了“事事有规范、环环有标准、步步有依据”,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在县级层面统筹协调,确保人员编制、办公场所、技术装备等基础保障到位,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规范化建设、专业力量引入、帮扶项目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我们淬炼专业力量,提升矫治效能,队伍建设坚强有力。
矫正工作的核心是人,是执行者与监管对象之间的互动。玉门市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专业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队伍。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五年累计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岗位练兵等超过20场,参训人数达400余人,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全覆盖。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深度解读、心理矫治应用技巧、信息化平台操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沟通谈话艺术等,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力、执法公信力、风险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整合资源,多元参与。玉门市突破司法行政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积极引入社会专业资源。建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库”和“社区矫正志愿者库”,吸纳专业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资深律师、熟悉乡情的乡贤等加入。他们为矫正对象提供精准的心理评估与疏导、专业的法律咨询援助以及家庭关系修复等服务,形成了“司法行政主导+专业力量支撑”的立体化帮教网络。
科学考评,激发活力。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实绩、风险管控效果、对象转化率、社会满意度等作为重要指标,有效激发了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工作创新活力。
五年来,我们创新管理模式,追求精准实效,矫治路径管用务实。
面对矫正对象数量不断增加、情况日趋复杂的挑战,玉门市守正创新,探索“数字矫正”新路径,让监管更严密,帮扶更精准。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全面深化“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成功对接公安“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依托甘肃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综合运用技防手段,实现对矫正对象活动轨迹的“云端”实时描绘与异常动态智能预警。
分类施策,精准矫治。摒弃“千人一面”模式,全面推行“分类管理、因人施教”策略。深入剖析矫正对象犯罪根源、身心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及社会关系,量身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方案内容涵盖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家庭关系修复、就业指导等多元维度,为矫正对象新生之路“书写”专属指南。
整合资源,丰富载体。玉门市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依托敬老院、看守所、法治公园等场所,建成社区矫正教育基地5个、公益活动基地7个、就业基地3个,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现场观摩、公益劳动、集中学习等活动,不断拓宽教育广度,提升教育温度。
五年来,我们播撒法治温度,助力回归新生,法治温暖熠熠生辉。
玉门市始终坚信,矫正不仅是“管束”,更是“挽救”与“重塑”。五年来,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法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法治教育,固本培元。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重塑的核心,五年累计组织集中法治教育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旁听庭审、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100余场。内容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矫正对象深刻认识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底线意识,重塑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
心理矫治,疏导心结。玉门市高度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累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体深度心理咨询等专业活动10余次,覆盖所有需求对象。专业的心理干预有效缓解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修复了心理创伤,提升了情绪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为顺利回归社会扫除心理障碍。
公益实践,重塑价值。玉门市积极组织引导矫正对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植树造林、交通劝导等公益活动500余人次。积极践行“参与、互助、奉献、进步”志愿服务理念,突出助人自助,乐人自乐,让社区矫正对象用劳动回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帮助其改过自新、自强自立、回馈社会。
帮扶解困,传递温暖。积极协调民政、人社、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及社会力量,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矫正对象及其家庭提供临时救助、低保申请等帮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接纳与温暖,重拾生活信心。
五载耕耘,成效斐然!玉门市社区矫正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为全市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司法力量。展望未来,面对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的新要求,玉门市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推动工作从“规范化管理”向“高质量矫治”的更高境界迈进。
玉门市将永续传承法治精神,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确保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矫正工作的灵魂。坚定不移深化“法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模式。既要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力,确保监管安全;更要彰显法治的柔性感召力,提升教育帮扶的温度与深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玉门市将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数据应用,探索更智能的风险预警、更精准的行为分析、更便捷的线上服务,提升科技赋能水平。玉门市将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源,引导更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支持性的社会回归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