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反诈“组合拳”筑牢平安基石

网站首页 » 陇原普法

甘南:反诈“组合拳”筑牢平安基石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7-11 291

傍晚的社区广场上,汉藏双语的反诈宣讲声声入耳;校园课堂里,反诈小品让学生在欢笑中筑牢防线;商铺柜台前,民警手把手教商户核对转账信息……如今,在甘南州,这样的反诈场景已融入日常。2025年以来,电信诈骗案件数同比下降20.4%,群众损失金额同比降29.2%,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全州上下警民同心构建的反诈防护网。



图片



宣传“四进”全覆盖 防骗意识入人心


“骗子专挑独居老人下手,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在临潭县的社区广场上,民警武建荣手持案例手册,用汉藏双语向居民揭露各类诈骗套路。针对老年群体易受“中奖诈骗”“保健品诈骗”等侵害的特点,民警利用傍晚休闲时段深入社区,开展精准宣传。截至目前,此类活动已覆盖全州80%的社区,发放宣传手册18万份,不少居民表示,现在连孩子都知道陌生链接不能随便点击。


校园里的反诈宣传同样别出心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将反诈知识纳入必修课,民警张远团队编排的《日入千元陷阱》小品,以学生网贷受骗案例为原型,让学生在欢笑中认清诈骗风险。“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说教管用多了。”学生扎西杰课后主动加入校园反诈志愿队。目前,全州已建立32个校园反诈联络群,民警24小时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


针对商铺和企业,甘南州推行“精准滴灌”式宣传。舟曲县民警鲁继辉在辖区商铺走访时,反复叮嘱商户“银行卡、收款码万万不可外借”。针对商户易遭遇的“虚假订单”“冒充大客户”等诈骗类型,民警为2300余家商铺定制了防诈指南。合作市商户拉姆就凭借学到的知识,核实转账信息,避免了5万元的损失。同时,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门性培训,重点提升财务人员识破“冒充领导”类骗局的能力。



图片



警银企联动发力 斩断诈骗产业链条


在技术反制方面,甘南州反诈中心联合4家通信运营商、8家商业银行实体化运作,2025年上半年已核查封停可疑涉诈银行账户、电话号码超5000个,成功拦截多起资金转移。工行甘南分行推行“尽职调查三问”机制,严格开户审核,从源头堵截犯罪工具。


行业协同治理也成效显著。建立公安、通信、金融机构“联动”机制,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今年1至6月,全州打掉电诈团伙3个,破案31起,直接追回并返还被骗资金175万元,形成了“预警—打击—挽损”的完整闭环,有力打击了电信诈骗犯罪。其中,2025年4月21日,迭部县辖区居民尕某某在浏览抖音短视频时发现一则提高彩票中奖率的广告,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陌生APP,在客服的诱导下掉入诈骗陷阱,最终被骗资金179000余元。案发后,迭部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警力开展侦查工作。经对案件综合分析研判,州县两级通力合作、多警种合成作战,辗转千里,赶赴广东省、福建省等多地开展侦办工作,连续奋战30余天,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洗钱”窝点1个,追回、拦截多地被骗电子产品价值达100余万元,扣押作案工具电话卡800余张,手机、电脑、读卡器、无线终端若干。目前,该案8名犯罪嫌疑人已依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图片



构建治理新格局 筑牢平安防线


甘南州深化“四专两合力”,推动三项机制落地。其中,预警劝阻闭环机制要求反诈中心实时研判高风险信息,民警2小时内上门劝阻;民生服务延伸机制将反诈工作融入234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配备反诈网格员,实现牧区宣传覆盖率100%;法治保障升级机制则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严厉打击上下游黑灰产违法犯罪,2024年至今已打处电诈及关联犯罪违法嫌疑人735名。


从碌曲牧户警惕“快递理赔”圈套,到玛曲商户拒绝“代收款”陷阱。这场全民参与的“防骗守护战”,不仅守住了千家万户的“钱袋子”,更让警民同心的暖流在高原上涌动。正如草原上流传的那句新谚语:“骗子的花言巧语再甜,也抵不过民警的苦口婆心和群众的心里亮堂。”这份浸透在烟火气里的安全感,正是甘南最坚实的平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