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甘肃省依法治省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0-11-25
字号:A A    颜色:
全面深化依法治省实践 谱写法治甘肃建设新篇章
——甘肃省依法治省工作综述
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获得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嘉峪关市2020年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及时出台《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涉新冠肺炎疫情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率先出台“六保”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5条”、支持稳就业“33条”等40余份重大政策措施,对涉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24份文件提出纠错意见……
      近日,甘肃省全面依法治省成绩单出炉。甘肃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统筹抓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落实关键措施,着力突破重点领域,着力凸显地方特色,着力推广总结经验,全面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统筹抓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开创法治甘肃建设新局面。
科学立法  夯实依法执政基础
     法治兴,则国家兴。
​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近五年来,甘肃省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推进法治、厉行法治,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认真抓好任务举措落实,积极探索新时期法治甘肃建设新实践,努力构建“一体建设”新格局。
    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甘肃省党内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衔接机制的意见》等制度规定,聘请16名同志为省委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党委文件、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善治,推动发展。制定《甘肃省地方立法条例》,健全备案审查制度,完善衔接联动机制,力争实现备案审查全覆盖。
     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开展立法规划调整,完善立法项目论证、法规规章草案调研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参与、立法顾问参与及法规审批、清理等机制。赋予酒泉等11个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先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方面出台了地方性法规。
    制定并落实《甘肃省宪法宣誓办法》,组织对《安全生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较好地维护了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
稳步推进 法治甘肃建设探索实践走在前列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政府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服务保障民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以公开促发展,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金招牌”。2018年以来,甘肃省先后梳理审核证明事项11814件、取消1884项,梳理公布市(州)“最多跑一次”事项6311项,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85%以上,主动公开信息80余万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59件、政协委员提案767件,办结率达到100%。推行惠企政策成效显著,2020年1月至8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7.69亿元,新设市场主体18.91万户,同比逆势增长7.96%,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位列全国第三,“不来即享”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全国 “放管服”改革十条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成立省政府决策委员会,制定《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省政府新聘33名法律顾问,全省建立370人的政府法律专家人才库,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基本全覆盖。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全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制度实施方案,部署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十查十看”活动,市县重点执法部门基本实现一线执法人员占本部门总数的60%以上,全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大类95种执法行为基本文书统一规范,自主设计的《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格式范本》,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购买服务方式向全国推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情况2019年位列全国11位。
     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获得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嘉峪关市2020年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高标准实举措  推动执法司法公信力提升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过去几年,甘肃省各级政府机关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甘肃省法院认真履行审判职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力破解“执行难”,创新司法便民措施,“3+8+5”改革模式被推广到全国法院,“车载法庭”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甘肃省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持续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特别是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形成“甘肃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扶贫办推广。
    甘肃省公安机关聚焦防控风险,全面加强平安甘肃、法治公安、陇原铁警建设,扎实开展对敌斗争、反恐防暴、打击犯罪、治安管理等工作,全力维护了政治政权安全,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平稳。近5年,甘肃省群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9年达95.86%,处于“西北领先、全国中上”的位次。
     司法行政机关立足职能,主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法治扶贫“十大行动”,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全省17427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基本覆盖,2018年以来,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共接待法律咨询25.2万人次、法律援助申请4.3万件,办理人民调解等法律事务24万件,网络平台访问量18.3万次,满意率99.42%,列全国第3名,不断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推动了法律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
突出普法质效  推进法治建设常态化
   “法者,治之端也。”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回看过去5年,甘肃普法宣传扎实推进,亮点纷呈。甘肃卫视《法治伴你行》栏目,庆阳市巧儿说法,酒泉市敦煌飞儿普法在线成为地域品牌,普法宣传满意度96.8%,列全国第6名,
     今年以来,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同比分别下降0.4%、22.6%、6.9%,受理来信来访及网上投诉同比下降19.1%、赴北京地区涉访人员同比下降36%,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位列全国第4位,兰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法治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更加突出。省委主要领导对有关法治建设工作事项批示49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先后制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涉新冠肺炎疫情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和法律服务各环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六保”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5条”、支持稳就业“33条”等40余份重大政策措施,对涉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24份文件提出纠错意见,110多件政府规章开展了专项清理,省级领导干部包案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18件,其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化解5件。加强法治营商环境制度供给,制定《甘肃省关于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若干措施》,出台《推进行政柔性执法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指导意见》,发布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19类87项,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容错支持”。
    部署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以及督察反馈问题后续整改工作,反馈问题线索325个,细化举措1132项,按时完成整改任务96.3%,目前正在谋划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建立投诉问题线索转交调查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重大执法和涉企遗留问题。
     全面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全省1197家单位共公布告知承诺制事项6868余项,办理事项110余万件,惠及市场主体75余万个,减少证明材料300余万份,平均压缩办理时间1/3以上。实施法治惠民工程,从2017年开始,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每年组织实施10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指导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本地区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法治建设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当前,法治甘肃建设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挑战增多,任务繁重。今后,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将立足全省法治建设实际,聚焦短板问题,统筹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奋力谱写法治甘肃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