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2021年以来,天水市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甘肃省《实施意见》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对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12345”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天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按照“两快两全”目标,即“加快推进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所等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认真组织推动落实《天水市关于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定印发《天水市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2)》《天水市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2021-2022)》,指导县区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631个。全市法律服务各业务信息系统与“12348甘肃法网”“12348”省级热线平台充分对接,相关数据实时联通,甘肃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及时转接办理,实现在线咨询解答、受理转办、跟踪回访等服务,并与实体平台、网络平台有效融合,形成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台融合”、互联互通、相互支持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1年以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共接待和转接各类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
二是法律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广泛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利用《天水日报》、天水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报道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印制并发放一批法律援助宣传品,进一步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增强了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结合“法律援助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扩充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以创建“无欠薪”城市为目标,在全市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积极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司法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持续推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落实落地,部署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行动和村(居)法律顾问“六个一”活动,全市35家律师事务所近300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深化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成立助力园区企业发展法律、政策讲师团,开展法律、政策宣讲工作,组织律师事务所与园区企业建立联系点,“一对一”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21年以来,全市35家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4500余件,担任政企法律顾问470余家;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全市受理指派录入法律援助案件985件,办理公证6947件,完成司法鉴定2614件,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三是法治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注重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治专门队伍,不断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水准,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律师404名,其中专职律师294名、公职律师85名、公司律师6名法律援助工作律师17名,律师万人比为1.3;公证机构8个、公证员15名,司法鉴定机构9个、司法鉴定人108名,法律援助机构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82个;全市2493个行政村、119个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起一支人员结构合理、覆盖城乡、专业分工科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