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天水市司法局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快字为要”强化服务护航企业有速度
牵头印发天水市政府办《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在总结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经验做法基础上,重点在涉企经营许可、证明事项、投资项目审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认真落实《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督促制定办事指南、业务规范和流程并向社会公布,有效实现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数据自动推送。越来越多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收获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字当头”强化保障纾困解难有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实现规范性文件清理常态化。去年以来,对县区和市政府部门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持续开展清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清理市场准入中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共清理规范性文件32件,废止2件,修订4件,有效期届满失效5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作为市政府常务会议重大决策程序,实现政务决策合法性审查前置化。持续推动全市惠企政策“不来即享”扩面,让更多惠企政策直达直享。
印发落实《助力园区企业发展工作方案》,设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制定开展志愿律师进企业活动、法治讲座进园区、涉企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9项工作举措,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持续开展规避法律风险的“惠企法治体检”,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高效便捷、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确保市场经济运行平稳。
“慎字为基”强化规范行政执法有温度
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柔性执法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通知》和《天水市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行政柔性执法提质扩面工程,引导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树立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将柔性执法方式贯穿于全市行政执法全过程各环节。对全市8280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2022年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对“首违不罚”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制定市级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96项,免予行政处罚事项67项。
加强对行政柔性执法工作的监督,将推行行政柔性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法治督察计划和法治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推进行政柔性执法制度化、法治化。不断扩大柔性执法辐射范围,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先,让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两轻一免”行政处罚13700余件,采用建议、指导、告诫等柔性行政执法方式办理行政执法案件8700余件。
“民生为本”强化便民法律服务有广度
制定印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聚焦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根本宗旨,将政法系统“法治为企办实事”活动、“百日清收攻坚行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公共安全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攻坚行动、公安工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11项举措列入2022年天水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提供有力抓手。
把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作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中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优化调整法律顾问布局和服务资源,实现全市2493个行政村、119个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化。探索“区域链+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档升级,构建协同联动、一网办理的智慧法律服务体系。指导各县区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631个。
全市法律服务各业务信息系统与“甘肃法网12348”和“12348”省级热线平台有效对接,有效实现在线咨询解答、受理转办、跟踪回访等服务,基本形成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台融合”、互联互通、相互支持的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季度,共接受群众咨询682人次,市本级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5件;天水“12348”热线平台受理话务826通,处置率100%;天水地区访问累计超过31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