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村社会治理“暖心工作法”见实效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1-09-08 4038
字号:A A    颜色:

 

  酒泉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村地处敦煌市区至七里镇公路南北两侧,共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700余户2500多人,耕地面积4400余亩。近年来,三号桥村党总支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组干部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摸索形成了“暖心工作法”,实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将心比心  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三号桥村“两委”认真落实联系群众制度,把脚步送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和大家拉家常、道里短、听心事,把群众的每一个烦心事、难心事、闹心事都记录下来,再想办法、列计划,加以解决。三号桥村有3个组道路坑洼不平,葡萄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擦伤破裂,导致品质下降,价格上不去,群众的意见很大。村上多方筹措资金,赶在葡萄采摘之前,完成了1.8公里的道路硬化,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号桥村3800多亩地浇水困难,村“两委”积极争取渠道建设项目,利用125天的灌溉空档期,修通了一条32.1公里的崭新U型渠,并拓宽平整田间道路30公里,新建节制闸2300多个。“现在,我们浇水都不用带铁锨了,手一提闸板就行了。”三号桥村9组组长施小龙说。

  良苦用心  互助照顾解除后顾之忧

  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三号桥村也不例外。青壮年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下地劳动,只剩老人独居家中,无人照看。三号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作龙提议,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改建“幸福老人互助院”,由村妇联、各妇代小组长义务照顾本村老人。提议得到村组干部的一致赞成,也获得了全村群众的赞扬。一些爱心企业纷纷捐款捐物,热心群众也加入队伍,陪老人聊天、娱乐,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让老人的子女安心在外打拼、勤劳致富。2018年,三号桥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20年村党组织被酒泉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苦口婆心  形成基层自治共治格局

  因靠城临路,地理位置好、发展潜力大、各种业态多,三号桥村曾一度是领跑七里镇的富裕村。但各类矛盾纠纷、信访问题,也让三号桥村成了全镇的问题村。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下决心改变矛盾多发、频发的现状。建立村干部走访联系群众制度,每人每周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排查矛盾纠纷问题。只要听见谁家有小纠纷,村组干部就第一时间上门了解前因后果,耐心劝说疏导,确保矛盾不出家门。用好人民调解制度,对主动找到村委会的群众,村调委会认真受理、及时核查。今年7月下旬,邻村一村民在拉运土方时,没有采取防尘措施,致使三号桥村10组村民詹某5亩葡萄树落满尘土,影响了葡萄的生长和销售。詹某向村委会反映后,村调委会第一时间召集双方调解。在村组干部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双方达成协议,詹某获赔3000元,并进行了司法确认,有效化解了一起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两年多来,三号桥村通过主动找群众,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3件,成功化解22件,调解率达95.6%。

  同心协力  引领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群众心情好了,矛盾少了,干劲更足了。村“两委”积极学习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先后组织农户代表前往西安、成都、张掖等地考察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户利用临路和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至目前,全村建成了客栈一条街,组建成立了民宿旅游协会。

  三号桥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村优质林果产业,大力发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等新型业态,让“土味”十足的农产品成为游客眼中的“香饽饽”,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2016年以来,三号桥村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