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敦煌市人民检察院将便民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立足职能,内部联动,着力深化“三项举措”,不断提升检察服务水平。
打造便民服务窗口,高效办好群众“贴心事”
提供“一站式”服务。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了控告申诉、案件受理查询、辩护与代理接待、国家司法救助与国家赔偿等多个服务窗口,实现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件办理“一条龙”服务。提供“网络式”服务。积极推进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从以前的“页页翻拍、电子阅卷、光盘刻录”到现在的“足不出户”互联网阅卷,从以前的“跑一次”到现在的“不用跑”,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提供“贴心式”服务。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律师值班制度,目前已对生活困难、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40名申诉人提供了免费的代理申诉服务。
秉持利民服务初心,依法办好群众“暖心事”
立足“法治进校园”巡讲,积极谋划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亲情课堂、心理疏导等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组织开展中小学法治讲座13场次。严格未成年人犯罪逮捕、起诉条件。今年1-10月,共受理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5人,不起诉3人,附条件不起诉2人。精准发力护航服务民企。组织干警下沉村镇、社区走访民企,上门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工作,深入52家民营企业走访调研,努力将法律服务做得更实更细,真正突显实效。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8件12人,起诉3件6人。
展现惠民服务担当,合力办好群众“揪心事”
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组织开展了林草资源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今年1-10月,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9件,立案37件。办理全省首例文物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依法对许某某等人以涉嫌盗掘古墓葬罪提起公诉的同时,诉请法院依法判令许某某等14名被告承担因其盗掘古墓葬行为产生的盗掘墓葬土方回填及平整环境费用2575.48元、文物破损修复费用99511元,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对2016年至2020年全市办理的采伐证以及采伐的树种、株数,补种、更新造林和滥伐、盗伐等情况开展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9份,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护林断带补植13万余株。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市慈善协会、甘肃农垦国营敦煌农场共同建立“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主要用于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当事人实施异地补植林木,推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酒泉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