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线索清仓”行动见底清零。为打赢扫黑除恶人民战争,彻底扫除黑恶势力,我们紧盯中央省州转办督办的扫黑核查线索,着实提高线索核查质效,决不让任何一个黑恶分子漏网,确保线索清仓见底清零。对照中央确定的10类打击重点、省上确定的12类打击重点和省上特别要求临夏重点摸排的6个方面,在县公安局成立问题线索办理专班、县检察院成立案件线索核查中心,组建了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家库,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所有线索,进行了兜底核查、逐条过筛、扩线深挖,采取举报人回访等措施,目前,中央、省、州扫黑办专项督导组及相关部门转办的所有线索全部按要求核查完毕,上报核查报告,并逐一回复当事人,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是“逃犯清零”行动突破收尾。在“百日追逃”雷霆攻势之下,广河县追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县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百日追逃”行动,加大追逃力度,宣明宽严政策,敦促犯罪分子投案自首,将涉黑涉恶案件在逃人员,同步纳入追逃范围,全力缉捕抓获,攻破一批积案,以取得更大战果取信于民。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目前抓获涉黑涉恶逃犯2名,完成了清零目标,切实提高了追逃实效。
三是“案件清结”行动回炉重筛。让每一个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都受到法律的严惩,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我们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铲霸、无霸治乱,紧盯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严厉打击各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挂牌督办省州移交的重大案件,目前,公安、检察、法院部门对进五年来的刑事案件全部进行回炉过筛,对一些重点案件成立专班,重点审理,目前公安部门、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2起涉黑涉恶案件已全面审理完毕,在全县形成了对黑恶势力犯罪的压倒性态势。
四是“伞网清除”行动精准有力。黑恶不扫,社会难安;“伞”“网”不除,其根难断。2020年以来,广河县把“打伞破网”作为主攻重点,坚持“两个一律”、“一案三查”,完善纪法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一查到底、限期查结。通过精准施策,异地用警等做法,为案件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坚持“大伞”“小伞”一起打,精准清除“害群之马”,严格落实国家监委、两高两部关于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犯罪问题的通知要求,把纪律挺在了前面,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累计处理48名公职人员。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集中整治提升行动,制定整顿提升标准,按照村班子不强、矛盾纠纷多发、基础工作薄弱等后进原因分类排序,采取调整选派强班子、党员大会听意见、解决问题化矛盾、约谈问责传压力等方式进行整顿提升,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9个,对全县866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了整顿提升,清理了曾受刑事处罚、失信等不符合任职资格的村“两委”成员,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五是“黑财清底”行动收干打尽。对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侦办的涉黑涉恶案件逐一筛查,对发现存在“见黑见恶不见财”问题的,依法按程序予以收缴罚没。按照两高两部有关要求,细化完善黑恶犯罪涉案财产的认定、查处、证据标准,畅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汇集数据资源,全链条核查涉案财产流转轨迹,确保显性“浮财”、隐性“暗财”一网打尽。推动法院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生效判决的涉黑恶财产限期执行到位。处理好“打财断血”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关系,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区分涉黑涉恶人员与一般企业经营人员,严格区分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避免对涉案企业经营者一律羁押、对企业财产一律查扣冻结,为全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是“行业清源”行动扎实到位。行业整治是今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头戏”。我们强化综合治理,将行业清源与十大专项整治结合,全面压缩黑恶势力滋生空间。按照“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原则,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分别制定了方案,针对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乱点乱象开展攻坚整治,着力弥补社会治理的短板、行业管理的漏洞,不断提升广河整体形象。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向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5份,公安机关向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发出公安提示函8份,严肃整治黑恶问题多发行业,紧盯传统行业的粗放管理问题、资源行业的非法垄断问题、娱乐行业的藏污纳垢问题、新兴行业的野蛮生长问题,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健全市场准入、规范管理等机制,坚决杜绝“有证难管、无证不管”,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专项排查治理行动,着力净化社会环境,切实压缩黑恶势力滋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