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聚焦种业发展大局 全力守护农业“芯片”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22-09-19 3720
字号:A A    颜色:

立足发展大局 拓展监督视角

 

  为切实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促进酒泉市肃州区种子产业健康发展,肃州区委政法委围绕地方定位,紧扣上级部署,聚焦中心大局,2021年,印发《肃州区种子产业专项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围绕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联合肃州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制定《关于发挥检察职能加强种子安全公益保护护航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先后牵头组织召开种子产业保护专项行动工作会、种子安全保护工作推进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行动目标,强化工作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在广泛深入调研、严格审查、准确认定的基础上,针对肃州区部分乡镇存在无证经营、私繁滥制、侵权生产等违法乱象丛生,不依约履行合同、拖欠制种款等失信问题引起涉诉涉访,影响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制约制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象,向农业农村局及辖区各乡镇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30份,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落实主体监管责任,加强制种行业监管,推进种业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凝聚工作合力 提升治理效能

 

  为确保检察监督效果,突出检察建议刚性,肃州区检察院与职能部门保持常态化沟通,紧盯春耕夏耘秋收关键环节,实地走访、主动对接,结合各乡镇制种产业发展需求、农时进度,就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现场督导,常态化开展农业行政联合执法检查,督促落实行业和属地监管责任,监督铲除侵权种子2200亩,查封扣押侵权辣椒种子127.95公斤、散装白皮带玉米种子529.8公斤。在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的同时,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办案理念,全面开展检察监督,先后联合农业农村局开展打击无证生产和抢套购种子专项治理行动,“绿剑护种”专项整治行动,纵向上靠实乡镇、村、组三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加强源头管控;横向上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合执法、协同办案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加大涉种纠纷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区检察院建议行政部门移送犯罪线索25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件,公安机关移送起诉5件,均被作出有罪处理。其中,提起公诉的肃州区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入选最高法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创新履职方式 服务发展经济

 

  肃州区检察院多角度撒下监督之网,以深入开展“维护民企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及“千人进万企”走访联系活动为契机,建立检企长效机制,党组书记、检察长及院党组领导多次、分批亲自走访本地制种企业和种子协会,实地走访、深入调研种子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调解决种子企业涉法涉诉问题。通过圆桌会议等形式,与多部门就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保护正规制种企业等方面达成共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管理工作安排意见》,加强对辖区制种行业存在的无种子生产经营资质非法生产经营种子等问题的监管,严格制种企业资质审查、严格合同备案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对79个不符合玉米制种资质的企业及个人进行劝退,督促11家种子企业完成生产备案。经过合力整治,辖区内玉米制种企业均具有生产经营资质、均在属地镇政府备案,无证生产经营玉米种子等扰乱制种秩序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生产秩序明显好转,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延伸监督触角 为民分忧解难

 

  肃州区检察院持续推动“检察为民办实事”,根据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分片包镇、镇政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联动工作机制中确立的玉米制种款兑付定期上报制度,排查涉种信访纠纷及隐患,清理有能力而拒不兑付种款涉案企业、个人,着重开展释法说理、涉法涉诉化解工作,根据制种方经济实力和兑付意愿的不同,或督促尽快兑付,或引导双方达成兑付协议分批兑付,或引导制种农户通过诉讼解决,对仍拒不支付的企业和个人通知农业农村局将其列入“黑名单”。对符合起诉条件的,第一时间协调镇司法所提供法律援助,及时与公安、法院对接,引导进入司法程序,确保案件诉得出、立得起、判得赢并执行到位,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专项活动开展以来,部门、乡镇协同发力密切配合,追讨清收并向农民兑付拖欠种款2900余万元,2021年肃州区制种产业兑付农民制种款共计14.14亿元,玉米制种款5.7亿元已全部兑付,因拖欠制种款引发的信访纠纷显著下降,制种农户切身利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