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筑牢安全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2-10-13 4549
字号:A A    颜色:

  行走在镍都大地,龙首湖畔,晨练市民畅享运动激情与乐趣;道路两侧,车辆行人文明礼让有序通行;居民小区内,孩童牵着父母的手满脸欢笑……

 

  平安是民之所盼,亦是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构建“大平安”格局,擦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平安底色:打击犯罪护民安,扫黑除恶得民心,多元调解解民忧,创新治理惠民生,疫情防控勇担当,优化环境促发展……给群众稳稳的安全感、满满的幸福感。

 

党建引领把牢市域治理“方向盘”

 

  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的福祉、社稷的基石。

 

  金昌市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进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实现了平安金昌建设责任制全覆盖。按照《平安金昌建设责任制考评奖惩实施细则》,金昌市平安办组织专门力量,连续3年对县区和140多家责任单位履行平安建设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定考核等次,落实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严格落实涉恐重点人管控措施,对全市反恐怖重点目标、要害部位开展滚动式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维稳隐患,修订6类预案,守住了暴恐案事件零发生底线。建立教育转化工作党委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组织开展对各类邪教组织的防控打击专项行动,健全并落实分级建档、分类施教、转审结合、社会参与等教育转化工作机制。

 

  全力推动综治中心、政法委员和网格员三支力量建设,目前,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均已建立,市综治中心突出综合研判功能,县(区)综治中心突出实战功能,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突出集中处理功能,村(社区)综治中心突出服务功能,全市12个乡镇、6个街道政法委员已全部配齐。在全市建立基础网格1552个,进行统一编码,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全要素网格”,构建起“横到边、纵到低、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管理体系。

  金昌市委、市政府持续提升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平安金昌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在体制机制建设、防范涉稳风险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金昌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得到有效巩固。

固本强基绘就社会共治“同心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特点的写照。

  

  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

 

  近日,在金川区新华路街道昌丰里社区,一场居民协商议事会议正在进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围绕“一楼两家餐饮商户的排烟道噪音扰民如何解决”这一议题展开积极讨论。最终,会议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该提案,并通过协商,督促商户在排烟道上加装了隔音设备,邀请第三方进行噪音检测,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为了扩展社会各界代表和普通群众在基层协商民主活动中的参与面,创造性地提出了“1+7+X”模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标先进,才能追赶超越。”

 

  6月23日至24日,金昌市平安办采取“观摩学习+会议交流”的形式组织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会。通过听取介绍、现场观摩、观看专题片、互相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网格化服务管理、“五治”融合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对试点工作进行“集中体检”。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一场学习下来,观摩人员不仅听到了金昌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铿锵足音,看到了金昌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显著成效,也找到了差距、增加了动力、激发了干劲。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金昌,市域社会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一台戏”。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按照“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众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工作网络。

 

  ——探索工作新模式。全市逐步建立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诉源治理机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日臻完善。

 

  ——探索党建引领新途径。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大胆创新,将权力、资源、力量下沉到基层,当遇到需要多部门共同解决的问题时,街道、社区党组织迅速“吹哨”提出要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报到”,一起到场解决。

 

  随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金昌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制定印发《金昌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任务分工、基本要求、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为深入推进试点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引。

  

安全托底筑牢社会稳定“防火墙”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想民之所想、应民之所盼,从影响平安建设的一个个问题抓起,确保金昌市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近三年来,金昌市共摸排核查问题线索1075条,先后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11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6起,查扣涉案财产5637.63万元;全市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28.6%、67.1%,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据全国扫黑办开展的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评价显示,金昌市群众对专项斗争的满意度为98.08%,比全国和全省平均值高出2.97和1.71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

 

  至此,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画上圆满句号,金昌市委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以决战决胜之姿,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建设平安之城,一头连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繁荣发展的基石,更能坚定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信心。”甘肃某化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葛岩如是说。

 

  金昌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意见》,全面建成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精准化风险预警网、明晰化公共安全网、多元化社会共治网、专业化处突维稳网“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建成十字路口电子警察47个、重点目标治安监控探头778处,一类高清视频监控探头达到4013个,整合视频资源4100余路,为社会管理、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将全市划分巡逻区域21个,组建专兼职巡逻队伍189个,配备了以民警为骨干的专职巡防力量及其他群防群治巡逻力量,开展常态化巡逻,街面见警率不断提高;

 

  ——充分发挥人力情报和技术情报的作用,建立社区警务室87个,划分警务区116个,配备专兼职社区民警、辅警,实现了对重点人员精细管控、重大事件精准预防;

 

  ——实行平安建设责任制全覆盖,落实了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企业组织的平安建设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建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建成内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人机结合”;

 

  ——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推进“红袖章”志愿者服务工作;

 

  ——金昌市公安机关组建4支应急处突队伍,完成了市、县(区)两级常态化应急处突队伍组建任务并建设了战训基地,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专家库。

 

  通过大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金昌汽车站、火车站等重点部位安装人像一体核录系统;全市117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并全部实现与公安机关联网报警;全市28家加油站、167家宾馆全部安装了人证核录系统;建成智慧安防小区6个,初步实现对社会治安要素的动态获取和全时空感知。

 

  一项项举措、一系列行动,正在筑就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昌,平安金昌正在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