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指导,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征集活动,共遴选出100份案例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其中酒泉市肃州区“‘小板凳’议事会、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基础”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案例介绍
为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近年来,酒泉市肃州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的整体工作目标,以规范各级综治中心建设运行和推行社会治理网格长制为抓手,以矛盾纠纷化解和隐患问题处置为重点,在全区推行“小板凳”议事工作,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治理体系,由专职网格长牵头组织,广泛动员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大党委成员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行政村(社区)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驻点政法干警、网格长、专业领域志愿者等人员,定期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让基层干部、网格长与居民群众同坐小板凳,政策同学习、有事共商议。同时,依托“四治融合”“四网融合”“红色物业”等工作开展,整合公、检、法、司以及群众诉求反映相对集中的住建、执法、教育、环保、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人社、民政等部门,通过“小板凳”受理、解答、办理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和服务诉求,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肃州区以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在各级网格、网格长主导下,累计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6253起,整治各类问题隐患2311起,化解和整治率均达到98%以上。通过协调相关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举办文明创建、环保生活、扶残助困、爱心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1.3万场次,走访慰问鳏寡孤独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等7328名,2021年全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9.49%、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8.99%,非正常死亡大幅下降,信访案件发案量和安全生产事件同比明显下降。
“小板凳”议事会的全面开展,改变了以往基层党组织“单打独斗”的局面,延伸出由专业协调议事机构、“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居民代表、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等群体自发建立的“邻里”圆桌会、“邻里”议事会、“小总理议事会”、“6+X”议事法、“居民议事庭”等83个富有特色的居民议事平台,组建起“康乐同德”“小红帽”“蓝马甲”“老妈妈唠嗑队”等大批志愿服务品牌243个,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