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张掖检察机关强力推进黑河湿地保护 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司法屏障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6-26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张掖检察机关牢记“国之大者”,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秉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中,做到督促履职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有机统一,为筑牢黑河湿地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提高站位,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检察担当。为大局服务,是检察机关必须担负起的职责使命。2017年1月16日,央视曝光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后,张掖检察机关坚持高政治站位,把监督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祁连山与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作为服务大局的政治任务,制定出台《关于认真做好祁连山区和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施意见》《张掖市检察机关“绿色检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监督行动,对标问题清单,盯紧时序,严格督查,精准发力,在服务张掖黑河湿地保护中彰显检察担当。“绿色检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被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在全市转发,工作在省检察院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成为全省检察机关工作亮点之一。


机制引领,在湿地保护中筑牢司法屏障。黑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流经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酒泉市金塔县、汇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居延海。三省(区)四地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河湖相通,合力保护湿地就是保护自己美丽家园。市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联合青海省海北州人民检察院、酒泉市人民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检察(分)院,会签《关于合力推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协作意见》,共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案件线索移送、跨区域案件办理、联合防治协调等七项协作机制,合力推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持续开展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治“回头看”,督促“再巩固”“再提升”,防止出现问题反弹。与市林草局、水务局等八部门会签《祁连山及黑河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协作机制意见》,与河长制办公室、林长制办公室在全省市级层面会签首个“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先后召集28家相关成员单位围绕黑河湿地保护开展座谈交流18场次,联合开展巡河巡林活动68次,通过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形式,督促恢复和治理黑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筑牢湿地保护司法屏障。


强化监督,在能动履职中体现办案质效。坚持把服务黑河湿地保护贯穿法律监督全过程,依法能动履职,打好生态检察”组合拳”。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湿地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28件,发出检察建议26件,提起诉讼2件,推动治理修复湿地286亩,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积2.2万立方米,河道清淤2.9万立方米,植草绿化10.06公顷,围栏封育6327立方米。市检察院对省级环保督察反馈张掖37家黑河河道采砂企业污染河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督促当地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问题得到彻底整治。高台县检察院针对生活污水直排污染黑河湿地水域的行为,督促行政机关投资1.5亿元新建日处理生活污水1.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甘州区检察院针对湿地失火问题,督促属地政府依托“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四级联动”的巡护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湿地保护巡查检查。临泽县检察院针对黑河湿地保护区牧民损害围栏、随意放牧、牲畜无人看管、湿地遭到破坏等情况,督促湿地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损坏围栏,澄清牧民认识误区。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昔日的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变得水更清、鸟更多、草更绿。


协同共治,在履职尽职中促进诉源治理。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凝聚林草、水务、湿地等多部门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合力,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督促政府及其相关行政部门推动湿地保护,开展诉源治理,共筑生态防线。张掖市检察院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明阳公司等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多次深入企业摸底调查,参与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加强释法说理,解决后顾之忧,5家企业退出湿地保护区,完成植被修复799亩,让湿地恢复了宁静。探索生态修复有效方式,联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山林区检察院、林区法院等部门在黑河源头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区建立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补植苗木480余亩,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临泽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作用,深化“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针对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临泽板桥段)农户开垦占用河道问题,经过多部门反复磋商沟通,找准问题根源,厘清监管职责,向当地国土、水务、湿地、乡镇、农业农村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凝聚各方合力,重新进行河道划界和土地确权,从根源上有效解决了农户长期占用黑河河道993亩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双赢多赢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