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瓦尔登湖》给我的宁静世界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7-26
字号:A A    颜色:

作者:金昌市司法局 焦阳


我是读书非常快又非常慢的人,读网文一目十行,读纸质书籍却舍不得多翻一页。大抵是为了珍惜我不多的钱财吧,毕竟买书对于一个有娃养的中年人是很贵的,需要深思熟虑的。毕竟那是属于柴米油盐之外的轻盈。一点点刚刚好,多了,也就沉了。



“为什么我们要生活得这么匆忙,这样浪费生命?”——梭罗。这也是我一直都想问自己的一句话。作者梭罗是个有着法国血统的美国人,他是八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也是一个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虽然作者一生都没有走出过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但在他眼里大自然在哪都一样,他的家乡就包含了全世界,他无力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去亲自感受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变化和无穷的魅力。梭罗16岁就在美国最好的哈佛大学受过教育,大学毕业后和普通人一样找工作维持生活,却在28岁就选择隐居,他在尝试如果只要满足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到底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他在瓦尔登湖旁边择一处林间,亲自动手盖一座木屋,吃着自己双手种出的蔬菜和粮食,与各种动物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这本书是作者自己与其心灵的对话,他撇开金钱的羁绊,世俗的困扰,独身走进大自然,用心在感受大自然的变化,用文字生动地记录了山川,湖泊,森林最真实的景象。他一直认为自己在文明世界里只是个过客,而独自生活在大自然那段日子,才是他最自由舒坦的生活。两年零两个月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的原始生活,不仅给他提供了一个栖身之处,更重要的是带给了他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他在此获得了灵感和宁静。他说:“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大多数宁肯在人群里孤独也不愿一个人独处。因为大家都害怕独处,害怕与自己细细交流,害怕忍受寂寞时的空虚。于是,一个个都涌进人群,希望在热闹的人群中获取怜悯,用世俗的喧嚣来覆盖内心的恐惧。然而换回的,除了疲惫依然还是孤独。梭罗说,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理想主义者的代言词,在世俗环境中,不能说都是些粗鄙不堪之辈,活在精神领域里的人士比比皆是,但能做到像梭罗那样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几个?世上,也就一个梭罗而已。



梭罗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想做一根手杖,对他来说,凡是完美的作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于是,他一生就做这一件事,力求把手杖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坚定而又极其虔诚。在他制作手杖的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不忍时间的流逝都先他而去,唯有他却在不知不觉中保持着青春。最后当他终于将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上最美丽的一件作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人的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好了。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到底在做些什么?


我们不要盲目地追随成功者的脚步,每一个人都该非常谨慎地找到并追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你的父辈,偶像,或邻居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你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


其实这本书真的不是那么吸引人,它既没有令人潸然泪下的动听故事,也没有惊险复杂的故事情节,更没有可以让人获得欢快的阅读感。而我个人觉得它是一本代表梭罗内心世界的书,那是一种寂寞到了骨髓,从心底发出对世界和世人警觉的肺腑之言。他渴望生活的自由,是那种从内到外全面的自由,他不在乎外在的一切物质,舒适,以及个人声誉。


他是真正在为自己活着,但他却在书上明确地说道不提倡有人向他学习,他是希望世上的人应该越不相同越好。


他要过绝对的自主生活,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尽可能自主地生活着。所有人都能大声地告诉别人——我代表我自己。可能只有真正寂寞的人才会静下心来好好阅读这本书,我未去过瓦尔登湖,但从梭罗的书中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瓦尔登湖春夏秋冬的变化,以及户外那些野生的小伙伴们,愉快的与人类在大自然里和谐共处的场景。


它甚至让我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这真的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就像瓦尔登湖的湖水一样明澈,梭罗的思想也像瓦尔登湖那轮澄澈的湖水,宁静而悠远,给人灵魂洗涤。



正如曹雪芹晚年回忆起那段曾经不可一世繁华的青少年,用佛眼与慈悲看尽人世间书写经典巨作《红楼梦》,只有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世间万般种种,才能发现这一世的绚烂和珍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砥砺前行。我想瓦尔登湖的思想是极澄澈的,智者乐水,水从来都是智者的最佳伴侣,智者本身就是那湖静思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