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近年来,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司法服务滋润“家和”为立足点,在缓和当事人对立情绪上做文章、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上拓思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上下功夫,倡导柔性家事司法理念,大力优化家事审判资源配置,家事审判工作整体稳步推进,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秉承柔性理念
传递司法温度
家事纠纷伦理性、私密性和身份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同于其他民事纠纷的处理模式,天水中院从审判环境设置和审判团队配备着手,打造注重人文关怀的柔性软硬件配置。从柔性司法理念入手,以“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为主线,设立“居家式”法庭、亲情关护室等,配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夫妻和谐”“父慈母贤子孝”的典故作为墙面装饰,向当事人传达“沟通”“理解”“包容”对于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滋润家庭关系,缓和对立情绪,修复亲情裂痕,让当事人平和、理性地参与诉讼。拍摄微电影《迟来的幸福》,倡导适婚男女确立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观,抵制高额彩礼,在婚约财产类案件的调解过程中播放影片,以情感人,引导双方家庭理性对待婚姻,以平和的心态化解婚约彩礼之争,该影片荣获了“陇原剑杯”首届甘肃政法三微比赛,微电影类三等奖,单项最佳摄影奖及最佳女演员奖。家事审判团队配备具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经验,理解家事纷争的情感纠葛,善于进行心理疏导和亲子沟通的已婚法官担任,侧重于运用调解、和解等多种方式化解当事人心结,切实关注当事人的情感需求,推动家事审判更加人性化,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的认同感。
注重配套衔接
彰显司法担当
为回应群众对家事审判的司法新需求,天水中院在深入调研全市法院家事案件审理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离婚率攀升的现状,先后制定并印发《关于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细则》等文件,深入推进婚姻冷静期、心理疏导、人身安全保护令、离婚财产申报、离婚证明书、案后回访等一系列制度,将法院专业化审判机制与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机结合,加强与民政、公安、妇联等社会综合治理部门的沟通联动。
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中,通过与当事人所在派出所、村委会、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彰显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制度价值;在情绪对抗激烈的家事纠纷中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走访当事人所在单位、社区、村委会、派出所,了解当事人矛盾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在确定未成年人抚养关系时坚持多子女共同生活为原则,加强对未成年人情感修复,引导父母形成理智的家庭教育观,彻底预防和矫治未成年子女抚养、探视困局,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合法权益。
同时,深挖家事纠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结合点,在裁判文书中将释法说理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要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夫妻相敬如宾、矜老恤幼思想相结合,体现司法裁判的人文关怀,引导当事人注重和谐家庭建设。最后,家事法官积极落实案件判后回访制度,进一步了解案件判处后未成年子女生活、学习、心理以及与父母相处情况,依托审判部门所在党支部职能,由党员干部自发为生活困难的家庭送上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具,为生活困难当事人送去物质慰问的同时送上对子女、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践行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职责担当。
坚守初心使命
践行为民责任
天水中院在司法裁判之外,拓宽家事服务广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司法机关在家庭教育建设方面的要求,突出司法裁判机关在案件判处的同时注重未成年人的教育、督导作用,通过法官面对面沟通、聘请专业教育辅导人士、家庭教育公开课等方式,以案件带动、多部门联动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令》的施行,规范父母家庭教育行为、改善未成年人家庭生活环境,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尽可能降低父母不当教育行为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注重司法裁判与法治宣传并举,当事人“走进来”与法官“走出去”并重,将“小小法官举法槌”模拟法庭、“学法零距离”现场观摩、送法进校园作为法治宣传重点项目,法官们同孩子们一同学习宪法、法律、法规,为同学们送上法院、法官赠送的书本、文具,通过“沉浸式”“启发式”“体验式”校园法治教育服务项目,提高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的热情,增强法律意识,帮助青少年塑造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报效国家的崇高人生理想,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法治扣子”。
通过送法进军营、进社区、法官说法等项目增强法治宣传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法官们走出法院与部队广大官兵畅谈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解答官兵的法律疑难,走进社区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化解邻里、夫妻、家庭纠纷,将司法服务送进群众家门,通过案例向社会传递遇事找法、诚信守法的意识,为人们提供行为引领,树立行为规则。
“民之所往,司法所向。”家事审判是关系家庭稳定和睦、社会安宁和谐和社会文明体系建设的基石和保障,是文化育人的直观体现。全市家事审判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家事审判促进社会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社会综治体系的协同作用有待强化,多元解纷机制有待拓宽,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始终坚持“家和”理念,发现与总结家事审判和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新动向、新态势,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具操作性的措施将司法为民司法的宗旨进一步深化落实,让司法服务、法治文化的涓涓细流滋润每一个家庭,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