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谐,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酒泉市肃州区按照“保稳定促发展、扬正义守平安”的工作思路,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区域发展,平安建设持续发力、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巩固平安肃州建设,让一项项平安建设的有力举措逐渐渗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构筑起平安建设“防火墙”,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平安建设持续发力
肃州区根据中央及省、市关于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以主动创稳行动为载体,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基点,以社会治安管控为抓手,以基层基础建设为关键,细化平安建设考核标准,深入开展“大巡防”工作,深化“四网融合”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全区立体化联勤联防工作体系等,推动实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切实提升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平安就在身边。1—9月份,全区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9.9%和10.3%,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刑事案件和暴力恐怖事件,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肃州区以提升普法针对性为前提,以普法内容的契合性为重点,以普法的实效性为目标,将普法工作与网格化管理融为一体,建立和实施网格化普法机制。努力从普法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上提升普法精准性,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的法治建设水平和群众的法治意识,全区政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普法阵地建设,建成高标准普法阵地5个,宪法主题公园1个,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20余个,“多元协作化解纠纷,促进法治肃州建设”被评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集中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治宣传进校园暨法治副校长(班级辅导员)聘任、反邪教集中宣传活动等,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织密法治之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法治理念浸润人心。政法系统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在加强实体平台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质量、规范法律服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力,建立健全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点三级联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网格区配备村居法律顾问156名,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法援案件办案量和法律咨询接待量不断增长。
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肃州区抓住“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机遇,探索党建引领“四治融合”新实践,夯实“一厅五室”一站式服务群众的基层治理载体,全面开展“八无网格”创建、纵深推进“红色物业”机制、持续叫响“党旗红+网格蓝”“小板凳议事会”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通过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平台,深入推进警网融合、法网融合、检网融合、司网融合,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把力量向网格下沉、把工作向诉前延伸、把任务向诉前布置,健全“抓前端、治未病”的诉调对接新模式,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集散地”,整合现有办公资源,按照“十有”“七规范”“四公示”要求,建成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调解室、损害赔偿(医疗)纠纷调解室、房屋质量(物业、供暖)纠纷调解室、安全生产事故纠纷调解室和一站式多元线上调解室等标准化矛盾纠纷调解室10个。各乡镇、街道(社区)创建“冯师傅”调解室、“晓霞唠嗑室”、“老支书调解团”等“品牌调解室”5个,统筹执法等相关行业部门83名调解专家和26名心理咨询专家组建矛调专家库,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至目前,各级综治中心流转诉调对接矛盾纠纷428件,诉前调解成功296件,化解成功率69.1%,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又有效推动解决了诉讼矛盾纠纷多、基层排查化解少的“倒金字塔”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成色更足。
下一步,肃州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不断投身新的实践,探索创新更多的肃州模式和肃州品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肃州、法治肃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