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天水秦安公安:七措并举护航春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3-14 770
字号:A A    颜色:

春染陇原,万物竞发。天水市秦安县公安局以“三抓三促”行动为牵引,通过实施“七项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筑起立体化安全屏障,让“警察蓝”成为春耕时节最动人的守护色。


三查三验保农安 筑牢农资“安全网”


  “这个种子的进货台账需要完善,农资质量追溯体系要确保每个环节可查。”在兴国镇农资经销点,森林警察大队民警高旭正仔细核对产品批号。


图片


  农资安全关乎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收成,秦安公安聚焦春耕关键时期农资市场监管,创新推出"三查三验"工作法(查经营资质是否合法、查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查仓储条件是否达标,验产品外包装防伪标识、验质量检测报告、验电子追溯信息),组织森警大队和各派出所加大对农贸市场、超市门店、农资经营企业等地的走访排查力度,对农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农资产品的来源和质量是否正规进行了详细检查,严查严打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涉农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确保广大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今年以来,秦安公安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12次,抽检农资产品45批次。


反诈护农筑心防 守住群众“钱袋子”


  “多亏你们宣传,不然我就信了那个中奖链接的当。”郭嘉镇白脆瓜种植大棚瓜农李大叔给民警说道。


图片


  针对春耕时节涉农类诈骗案件高发特点,结合犯罪分子利用农民急于购买农资、关注补贴等心理,设置的各种诈骗陷阱,网侦大队联合各派出所及镇村干部走进田间大棚、农户家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实地宣讲等方式,向农民群众普及防范涉农诈骗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实生活真实案例,揭露涉农诈骗套路和手法,让反诈意识入脑人心,守好群众 “钱袋子”。3月以来,成功劝阻涉农诈骗7起,挽回经济损失15.6万元。


智慧巡防护安宁 织密乡村“平安网”


  “我们实行‘三班两运转’勤务模式,确保重点时段见警察、重点区域见警灯。”刘坪派出所副所长叶伟介绍。在刘坪镇万亩桃园,由派出所民警、村组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护春小分队"利用配备的4G执法记录仪和移动警务终端,既能快速处置警情,又能及时服务群众。


图片

  

结合全县春耕期间辖区村庄安全防范薄弱和盗窃类案件高发实际,秦安公安积极打造“空地一体”智慧巡防体系,采用警用无人机对重点区域开展巡航,地面派出所民警与义警队伍互补的形式,持续加大对镇村街道、村落巷道、田间地头的巡防力度。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针对农资仓库、果蔬大棚及无人看守院落等重点部位,开展全方位、全时段巡逻,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增强社会面威慑力、控制力,为春耕生产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矛盾化解在田埂 奏响和谐“春耕曲”


  “你看看你家的苹果树枝条都长到我家桃树园里来了!这可不行,后面会影响到我家的桃子生长的……”,果农小董和伏大叔两人在果园前你一言我一语争吵着。“过去遇到困难,大家互帮互助,不都过来了嘛。何必为了这点小问题伤了和气呢?” 安伏派出所民警在果园前耐心劝导。


图片

  

春耕期间,地界划分、土地权属等纠纷问题时有发生,秦安公安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一村一辅警”机制,依托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法,组织民辅警走村入户、进田入园,深入基层一线摸排社情民意、矛盾纠纷等情况。坚持“事前预警、事中跟进、事后评估”,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打造和谐的春耕生产环境,让农民群众能够安心、舒心地进行农事生产。2月中旬以来,共排摸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起,其中涉农类矛盾纠纷9起,化解率达100%。


交通护航保畅通 系好春耕“安全带”


  “春耕期间,交警大队及各派出所密切协作配合,紧抓重点时段与路段,通过打击违法、劝导纠正、联合宣传等措施,加强农村公路管控,筑牢了平安出行思想防线。”秦安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蔡晓强介绍道。


图片


  随着农忙期间农用车、农业机械的频繁上路,交通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为全力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平安出行,交警大队及各派出所聚焦农村道路安全,进一步优化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街面道路,通过设置临时劝导点和机动巡逻检查等方式,加大对农村重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严查酒驾、超速、超载、农用车非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问题车辆上路行驶等行为,在高峰时段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及时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组织民辅警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行车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2月中旬以来,共查处各类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13起,劝导纠正轻微交通违法行为76起,组织开展宣传活动39场次。


便民利民多举措 优化服务“促提升”


  “目前,正值春耕农忙时期,我们充分认识到群众忙于农事与办理公安业务在时间上存在冲突这一现实情况,通过不断地优化服务举措,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好农忙时期办理业务的后顾之忧。”秦安县公安局副局长胡军太介绍道。


图片


  针对农忙期间,农村群众面临的繁重农事劳作和办理相关公安业务时间紧张的问题,秦安县公安局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出以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业务的多项便民利民举措,通过推行业务延时服务,线上预约服务、上门集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宣传推广网上办理等措施,将相关业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指尖上就能办理相关业务,节省了农民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有效提升了农村公安服务效能,为农村群众办事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让“放管服”改革在农村落地生根。2月中旬以来,共开展延时办理各项业务529笔,上门集中办理身份证76张,为特殊人群开启绿色通道3人次,指导群众网上办理各类公安业务1127笔。


科技赋能强支撑 打造春耕“智慧盾”


  “随着现代警务的创建和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我们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控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为全面提升实战打击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科技支撑。”秦安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梁维维介绍道。


图片


  为全面筑牢春耕期间安全生产防线,秦安县公安局以科技赋能警务实战需求,不断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利用智慧交管、大数据平台和警用无人机,搭建了“智慧监测分析研判机制”和“空地联动巡防模式”,重点对春耕期间各类易发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对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重点路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排查,对非法焚烧秸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行为进行巡查,实现了各类实时信息整合、安全隐患精准预测、违法犯罪行为精准识别,为公安机关科学部署警力、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管控、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确保了春耕生产安全有序,让科技成为春耕期间安全生产的坚实保障。


  春耕警务暖民心,乡村振兴正当时。秦安县公安局通过构建“田间警务”新模式,将公安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用"脚板+科技"丈量民情,以“汗水+智慧”守护平安,全县涉农案件同比下降,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步提升,真正实现了“警务围着农事转、平安伴着丰收来”的治理效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公安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