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社区治理领域,酒泉市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农垦建司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将“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深度融入“1311”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特色之路。该机制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明确规定矛盾纠纷处理的时间节点与流程,接到矛盾纠纷线索后10分钟派单,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响应;3天内开展第一次调解,抓住矛盾化解的黄金期;若首次调解未成功,则在10天内启动第二次调解,再次梳理矛盾焦点;若仍未解决,1个月内进行第三次调解,整合多方资源攻坚。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处置模式,实现矛盾纠纷的闭环管理,切实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构建快速响应网络。
学习“枫桥经验”典型做法 坚持矛盾就地化解
农垦建司社区依托“1311”工作机制,构建起“群众吹哨、社区响应、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体系,实现警情、社情数据实时共享。一旦接到矛盾纠纷信息,社区10分钟内精准派单,将纠纷信息推送至距离事发地最近、专业对口的调解员手中。同时,社区广泛发动楼栋长、网格员、老党员等群众力量,建立“矛盾纠纷情报员”队伍,通过日常走访巡查,主动发现潜在矛盾隐患,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此外,社区组织“矛盾纠纷情报员”队伍逐户解释情况,安抚居民情绪。
今年4月,网格工作辅助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某危旧房屋墙角出现积水,经过仔细勘察,积水是从邻居家墙角渗透出来的,他判断可能是地下水管破裂,随即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到场排查。经确认,邻居家房屋地下供水管道因年久失修发生爆裂,大量清水涌出,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威胁周围房屋安全,极有可能引发矛盾。社区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赶赴现场,迅速制定解决方案,并立即发布停水通知,抢修期间,调解员和网格员全程跟进,实时向居民通报进度,仅用2小时,破损管道修复完毕,恢复正常供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分层递进调解 传承枫桥“依靠群众”精髓
在“1311”机制的各阶段调解中,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传承“枫桥经验”中“依靠群众”的精髓。首次介入时,社区调委会深入运用群防群治工作法,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社区常见的矛盾纠纷,邀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教师等担任“和事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过拉家常的沟通方式,缓解双方对立情绪,力求在初信初访中实现100%缓和矛盾。
例如,社区广场舞噪音扰民纠纷一事,首次介入时,社区邀请党支部委员李老师担任“和事佬”,李老师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自己对邻居的熟悉程度进行理性分析,先与跳广场舞的居民亲切交流,了解她们日常跳舞的时间、喜好,肯定她们丰富业余生活的积极意义,随后又来到受噪音困扰的居民家中,耐心倾听他们的抱怨与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通过反复沟通协调,广场舞团队主动调整了音响音量、减少时长。最终,这起纠纷在初次调解中便实现了100%缓和矛盾。今年以来,社区在首次调解中完全化解矛盾纠纷6起,有效维护了社区和谐。
二次调解开展时,社区调解员进一步挖掘矛盾背后深层次原因,积极动员矛盾双方的家庭亲友、同事等社会关系网,组建“亲友调解团”,从当事人情感纽带入手,增强调解说服力。这一机制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例如,辖区受理过一起邻里纠纷,调解员与民警第一时间前往当事人家中开展调解,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相互谩骂,调解难以进行。首次调解失败后,调解员迅速联系双方亲友,侧面了解日常相处细节,挖掘矛盾根源,调解时对双方当事人逐一耐心劝导,分析利弊,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成功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内。
再次调解时,针对复杂疑难的纠纷,社区整合辖区民警、司法及市综治中心共同联动,同时吸纳法律工作者等专业志愿者,形成“专业+群众”的联合调解模式。借鉴“枫桥经验”中多方协同治理的思路,各部门、群体发挥自身优势,群策群力,共同攻克调解难题。曾有一起因意外身亡引发的邻里纠纷,首次调解未能达成共识。社区在二次调解后仍未取得突破,果断联合律师、民警及市矛调中心启动“双员联动、四网融治”工作机制,发挥专业力量优势,从法律条款、人情事理等多维度进行协调,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避免矛盾升级上交,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闭环管理与高效化解 。
传承“枫桥经验”使命 深化基层治理效能
农垦建司社区在践行“1311”工作机制过程中,一方面建立“调解回访”制度,在纠纷化解后定期回访当事人,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和生活现状,防止矛盾反弹,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另一方面,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等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聚心,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产生。农垦建司社区践行“1311”工作机制,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在婚姻家庭纠纷化解中成效显著。
4月初,社区居民杨某和丈夫因家庭经济分配产生激烈争吵,甚至提出离婚。社区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通过多次家访和耐心疏导,帮助双方打开心结,达成共同管理家庭财务、定期沟通教育规划的调解协议。调解结束后,社区启动“调解回访”制度,每周通过电话或上门回访,关注协议履行情况。一个月后回访发现,杨某夫妇因落实家庭财务公开制度,矛盾明显减少;同时,夫妻二人参加社区组织的“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相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分歧。如今,杨女士一家关系更加融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展现了社区创新治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自推行融合“枫桥经验”的“1311”工作机制以来,农垦建司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从90%提升至98%,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未来,社区将继续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持续践行“1311”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绽放新光彩,为居民打造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