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嘉峪关:凝聚法治合力 共护绿水青山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7-14 197
字号:A A    颜色: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嘉峪关市检察机关积极打造“益嘉同行”品牌,凝聚社会力量,与行政机关协同共治,共护绿水青山。


图片


应邀授课强协作

检察助力显担当


  “王检察官,嘉峪关市即将举办2025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班,想邀请您给全市行政机关和企业代表做个培训,讲讲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生态治理的那些事儿!”近日,一场跨部门的专业邀约,让嘉峪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王园园的日程表上多了一项特殊任务——以法治之力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


  面对生态环境局的“点单”需求,市检察院迅速响应,以“有求必应、精准对接”的协作姿态,将此次授课作为深化“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同治理的重要契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检察机关专门梳理近五年公益诉讼案件,从生态环境领域案件数量变化到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从监督盲区的实践难点到行政机关履职的优化路径,通过分析与个案复盘,提炼出“监督—整改—共治”的全链条治理经验,最终形成一份“理论有高度、案例有温度、建议有精度”的定制化课件。


聚焦实践讲成效

实干笃行护生态


  “在办理废品回收站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我们以个案推类案,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开展行业治理,督促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彻底拔掉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环境毒瘤’。”检察官以该市检察院办理的典型案例破题,讲述着嘉峪关市检察机关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的生态保护故事。


  这样的生态答卷,在嘉峪关并非个例。困扰群众多年的嘉北工业园区扬尘污染问题,通过公益诉讼监督推动长效治理,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湿地公园因界域不清导致的监管盲区,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数字技术精准“划界”,生态安全防线越筑越牢;野麻湾长城管控地带2.1万平方米建筑垃圾,仅用2个月便完成清运,长城文脉重归宁静……一组硬核数据见证着检察守护的力度,近五年嘉峪关市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3件,督促恢复土地1200余亩,清理固废2万余立方米,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452万元,实现生态环境修复“量”的提升、社会治理“质”的跃升、监督效能“能”的突破。


双向反馈聚共识

法治监督入人心


  此次培训成效显著,授课结束后,行政机关与参训人员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以前总担心公益诉讼是‘找茬’,现在才明白这是给执法装上‘法治导航仪’!公益诉讼有效弥补了行政监管盲区,解决了多头执法难题,是真正的法治助手。”


  “通过检察官的详细讲解,我们深刻认识到,现在企业环保台账全部数字化,环保投入反而成了提升竞争力的‘绿色名片’,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一线工作者依法保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训企业代表也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