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天水市公安机关以“四项措施”为抓手着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0-11-11
字号:A A    颜色:

  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高和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天水市公安机关认真对标中央和省、市关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牵引,实现与合成作战、基层基础、大数据应用等高度融合,着力推动了社会治安由末端治理向前端防范转变。2019年,全市可防性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均下降至近6年最低值;今年以来,110有效警情、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1.64%、8.94%、16.1%。

  治安防范建立新体系。一是强化建设保障。针对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在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写入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了“党政领导、公安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整体建设格局。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建设资金3.47亿余元,并在2020年预算中增加1000万元专项资金,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各项重点工程保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公安检查站、治安卡点、街面警务站区域协作、等级勤务、警种联动机制,制定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标准,强化无人机等新兴业态安全管理,实现行业场所、要害部位实名登记全覆盖。

  科技引领催生新动能。一是合理布建“前端点位”。升级改造省际公安检查站3个、市际治安卡口12个、电子卡口794个,新建街面警务站18个,安装一键报警柱17个,布建高空瞭望20个、人脸识别240套,全市180处“三站一场”、旅游景区、重点场所全部安装动态感知前端设备。二是夯实警务“系统支撑”。完成网综平台、反电诈中心、信息技侦二期工程、“智慧公安”1平台5系统、重点人管控及智慧街面巡防实战功能模块建设,为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自动智能“感知采集”。依托1.1万余路高、中、低视频监控,日均获取感知数据120万余条;依托53个智慧安防小区,每天增量30万余条数据反哺“一标三实”;截止目前,已汇聚469类129.2亿条数据,较2018年初增长43倍。四是数据应用“广泛关联”。协调接入水、电、煤气、卫健、教育、自然资源、交通等32个部门130类20亿条数据资源,为数据共享应用、研判结果精准推送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创新手机“掌上公安”。依托移动警务终端,研发了眼镜警务、重点人员管控、智慧街面巡防等APP,实现了一线民警对数据资源随时调用、调度指令一键下达、现场视频实时回传。

  合成作战开创新局面。一是打造权威高效的“指挥部”。市公安局13个部门常态入驻合成作战中心,将警务力量、数据资源、技术手段全部集中,构建起了市公安局、县分局、派出所、街面警务站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合成作战体系。二是强化支撑高效的“参谋部”。天水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实行预警研判、决策部署、指令下达、行动处置“四位一体”实体运行,探索建立了各类工作机制20个,编发监测通报400余份,精准指导打防管控。三是强化联动高效的“作战部”。以大数据为核心,融合移动警务、视频技术,向办案单位提供信息研判支撑服务1586次,刊发专刊286期,支撑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86起,凸显了“龙头警务”在重大风险防控中的实战效能。

  基层基础实现新提升。一是多点聚力,创新警务模式。大力推动警力下沉、重心下移,派出所警力占到县分局警力的42.5%、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45.6%,社区民警每周下社区不少于5天,每天下社区不少于8小时;推行“1+X+N”警务模式,230名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街道(乡镇)、社区(村)“两委”班子。二是多方发动,共建共治共享。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全面推行治安户长制,选聘6405名治安户长,协助开展基础防范工作。组建专职和义务巡防队伍1230支,保安员、巷楼院长等群防群治力量达到50000人,真正让“红袖标”飘起来,全方位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三是多轮采集,确保准确鲜活。强力推进“一标三实”信息采集,采集各类基础数据630余万条,数据采集率、准确率分别达到96.8%、95.6%,有力服务实战需要。四是多警联动,实时巡逻防控。全市划分网格化巡逻区53个,落实专职巡防警力2100人,建立“特巡交一体、点线面贯通、扁平化指挥、接处警直达、多警种联动、属地化查处”的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实行平时巡逻防控、战时应急处突、上下学时段护校岗巡逻防控,做到既疏导交通,又维护治安,实现了警务流程再造和为基层派出所民警减负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