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从警生涯,使得当年的“小谭”如今已58岁,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老谭”。无论是在刑警队还是派出所,谭小彦一直扎根在基层,始终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谭小彦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金川分局社区警务考核中,谭小彦的社区警务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因工作成绩突出,谭小彦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并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2020年8月,谭小彦管辖的昌荣里第一警务室被命名为“谭小彦社区工作警务室”,2021年1月,谭小彦同志被评为2018-2020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1985年7月,22岁的谭小彦成为了一名管段民警。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川区涌入了许多外来人口,出租房屋开始增多,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辖区居民张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张某的孩子在他入监后不久降生。为了消除张某对妻儿的担忧,能够安心改造,谭小彦经常去看望张某家人,并耐心询问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帮助,还自费购买米面油等送去。2016年初,张某刑满释放后特意来到派出所找谭小彦,对谭小彦这些年来对他家人的照顾表示衷心感谢。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辖区的梁某因染上毒瘾被强制隔离戒毒,留下孩子由年迈的母亲照顾。梁某母亲去世时,梁某还在强制隔离戒毒,孩子无人看管。谭小彦多次联系社区和孩子的亲戚,最终协调社区将孩子纳入低保,由其舅舅负责照料孩子生活。梁某出所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心里十分感激,主动找到谭小彦,表示下定决心戒断毒瘾。自此,梁某开始了新的生活,至今再未复吸。
社区不仅是谭小彦工作的地方,更是谭小彦的家。警察因为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被人戏称为 “三高”人群,但“三高”没有让谭小彦忘记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与使命。2018年全市“一标三实”工作集中开展,任务紧、工作重、要求高,谭小彦心急如焚,白天在辖区采集基础信息,晚上又要披挂上阵,在电脑前核对录入信息。冬天要来的时候,谭小彦因为“一标三实”信息录入工作“急火攻心”,为了降火,谭小彦叼着冰棍办公,这一幕恰巧被同事拍了下来并发了朋友圈。从此之后,谭小彦便成为了叼冰棍的“老谭”,时不时的被同事们拉出来调侃一番。
为了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实做细,谭小彦总结出“变与不变”“两个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变与不变”就是“在变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在信息采集维护中变的是人员和信息,实有房屋和单位相对不变,要抓住人员居住地址、服务处所的不变来管理变动的人员。“两个群防群治”就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和治安力量,落实网格化,实现齐抓共管,在做实传统的群防群治的同时,建立网上群防群治体系,通过加入小区业主群、单位管理群等,第一时间了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变动、第一时间服务群众。特别是通过网上群防群治体系,每日通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及时提示最新电诈手法,推送防范对策,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防范意识。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维护辖区稳定是首要职责。谭小彦始终坚持以“稳”字当头,紧紧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只要是群众有诉求,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辖区行业场所治安管理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辖区治安环境,谭小彦坚持以控发案为目标,根据辖区的实际,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基础、实名、信息”三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行业场所监督管理创新,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谭小彦不断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民意,了解民情,警民密切联系,更好地开展工作。2014年,谭小彦在工作中接到线索,获知了在逃犯罪嫌疑人孟某的潜藏地点。谭小彦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随即金昌市公安局开展案件信息研判并进行安排部署,金川分局民警前往孟某的潜藏地点,将孟某一举抓获。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谭小彦时刻不忘打击违法犯罪的神圣使命。在平时的工作中,十分注重对案件线索的收集。截至目前,谭小彦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办案民警破获各类毒品案件10余起。因工作成绩突出,谭小彦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三十七年来,谭小彦扎根基层公安,值班、备勤、接处警、宣传走访、化解矛盾、巡逻安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渝地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从警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