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泉市玉门市不断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做细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质量提升。
推进“党建+网格”赋能基层治理
一是通过“两委”班子成员管网格、在职党员进网格、志愿服务队驻网格、“两新”组织联网格等途径,有效发挥网格党组织凝聚党员、管理网格、服务群众的功能,推动“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良性互动。二是以网格化、区域化为抓手,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共驻共建,把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处理问题融合起来,实现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解决在一线,形成处置闭环,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工作水平,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三是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机制,最大化吸纳党员、社工、义工等多方力量,积极组织动员乡贤、五老、志愿者等队伍参与社会治理,打造网格共治品牌。
依托“网格+警格”联动融合建设
一是按照“警网一体、融治并进”的总体思路,由乡镇(街道)派出所分管副所长兼任一级副网格长,村(社区)由社区民警兼任二级副网格长,依托警务协管员建立专职网格员队伍,按照“一格一员”的配备要求,实行“存量转隶、增量补充”,做到网格配备率100%。二是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掌握网格动态,架起网格、警格之间信息沟通桥梁,实现数据共享、人员联管。三是依托“四抓四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发挥警员、网格员的职能,开展矛盾纠纷联合摸排化解工作,建立起“网格员前端发现——公安限时处理——网格员回访问效”的“警网共治”闭环,做到常上门、常检查、常督促,为社会公共安全夯牢基层基础。四是全面推进“六联工作机制”,形成“警力向网格延伸、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辖区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创新“网格+热线”畅通诉求渠道
玉门市借力活力网格平台,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打造12345热线+活力网格的联动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激发社会治理效能,让群众的烦心事不出网格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一是制定责权明晰的“处置流程”和“责任清单”,在相关部门或一级网格负责人对工单负主要责任的同时,把网格员的处理速度及满意度纳入到网格绩效考核中,实现“1+1>2”的效果。二是建立“热线+网格双派单”工作机制,做到件件工单有人盯。工单派发给具体部门及一级网格的同时,再根据区域派分给对应的网格员,网格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问题反馈给中心,并始终保持跟进,真正做到问题工单“双派发”,件件工单有跟进,闭环处理无死角。三是充分发挥活力网格平台信息化优势,精确统计出投诉多发领域及区域“热点”。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化被动处理为主动治理,采取网格员日常巡视、入户排查等方式,联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城管、物业等部门提前介入,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隐患。
探索“网格+自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建立《玉门市村级权力清单37条》,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村务”,真正把村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消除村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发展公益慈善、扶老助困、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入专业社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让服务群众和治理工作不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三是建好乡村振兴“会客厅”“说事室”“理事会”等乡村治理载体,常态化评选“新乡贤、好乡亲”,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引导群众自治自议、向上向善,使基层治理形成一池活水,充满生机。四是将村民积分制管理作为村民自治的主要抓手,破解了村民管理工作中“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难奏效,说服教育不管用”的难题,以积分记录美丑,以积分兑换奖励,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全面激发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