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民主与法制时报 | “小板凳”撬动“大治理” 甘肃天祝创新议事工作法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9-07
字号:A A    颜色:

“看着群众作决策、听着民声定举措、嗅着民味接地气、说着方言掏心窝。”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干部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调矛盾纠纷、同议发展事项、同破治理难题,用一把“小板凳”架起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该县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创新的“小板凳”议事工作法,不但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推动了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由“等需求”向“找需求”质的飞跃,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从“灭火”向“防火”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时代县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小板凳”谱写和谐曲


       群众在哪里,难题在哪里,“小板凳”就出现在哪里,这是天祝县在社会治理中协调各方引领作用、全面推行的“小板凳”议事工作法。其宗旨就是:领导用“板凳作风”指挥,干部用“板凳作风”干事,情况用“板凳作风”了解,问题用“板凳作风”解决,工作用“板凳作风”落实,感情用“板凳作风”融洽,能力用“板凳作风”检验。


     “来来来,今天大家坐在一起,有问题咱们一起商量,一起想办法解决。”对婆媳关系、赡养父母、亲朋之间借钱分物那些事儿,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采取炕头上议、院落中谈、地头上唠、草原上说的方式,与当事人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


      几个小马扎、几个小板凳一凑,当事人、调解人围坐一起,蹲下身子听民情、家长里短话生活,查矛盾根源、探问题缘由,解邻里疙瘩、和婆媳父子关系,“小板凳”议事工作法既解决了矛盾纠纷,又缓解了紧张气氛,将调解工作延伸至地头炕头,拉家常式的“柔性”调解使矛盾纠纷得到就地化解,不出院落、不出村组,最大限度预防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被动局面。据统计,2022年,天祝县用“小板凳”议事工作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802起,调处率96.7%,大量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小板凳”搭起大平台


      天祝县通过“小板凳+村民议事”工作法,搭建村民议事平台,把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转移到田间地头、街道小巷,以群众就近就便、可见可言的形式,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干部当听众,实打实摸清民情,找出满足群众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同时,用“大白话”和“身边事”释法明理,让法治走进群众生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通过及时将民声民意收集上来,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让“小板凳”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助力器”、疏解矛盾的“减压器”和为民办事的“取暖器”。


“小板凳”架起连心桥


      天祝县致力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实践“小板凳+”服务模式,推动干部进企业、下基层,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用接地气、鲜活生动、言简意赅的乡音传党音,向群众讲政策、讲法律、讲技术、讲心得,用“小板凳”构筑服务群众“大平台”。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承诺期限,“点对点”制定办法予以解决,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一把“小板凳”,架起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据天祝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形成在“小板凳”上商事情、在“小板凳”上增感情、在“小板凳”上见温暖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同时,全面构建社会治理多元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天涯若比邻 服务零距离”远程视频服务、门诊式庭审速裁、刑事和解“解死结”调处等模式,在乡镇层面形成了“亮灯管理”“马背上普法”“德润万家”等模式,在村(社区)形成“一网治理”等模式,在全县初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用“小板凳”撬动“大治理”模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