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探索“4236”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01-26
字号:A A    颜色:

2023年以来,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和主动创稳行动,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创新推行“4236”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提升全镇乡村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图片

建强“四支队伍” 

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红寺镇推出的“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工程,充分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优化村两委班子配置,增强为民服务能力。红寺镇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履职体检,全面分析研判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干部+本土村干部”结构设置,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擂台比武”,指导基层党组织书记上台亮单晒绩,比思路、比干劲、比实效。强化管理监督,不断规范村级议事决策程序,对推进乡村振兴不胜任、不尽职的,严格按照组织和法定程序予以调整。


建强基层党员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红寺镇严把党员发展关口,注重从村组干部、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确保党员质量。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落实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加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做好教育管理、关怀帮扶等工作。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主战场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实现党员联系服务全覆盖,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观自觉性,积极支持和配合村两委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严格执行乡村干部集中坐班、民事代办、全员联户等制度,不定期开展抽查,努力建设好有能力、作风好、利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凝心聚力谋发展。


建强三个带头人队伍,增强乡村振兴动力。积极鼓励“田秀才”“土专家”领办和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针对乡土人才不足的问题,大力实施“归雁工程”“科技进村”“能人规划家乡”等活动,调动乡贤能人积极性,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建强村级网格员队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坚持“优选、强育、严管、联用”村级网格员队伍,各村探索建立以包村领导为网格长,村两委成员为骨干,村民小组组长、N名网格志愿力量为补充的“1+X+1+N”全网格体系,建立精准帮扶培养机制,由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网格党小组长对接培育1名专职网格员,促进“一网统管”。明确细化“时间网格”任务清单,开展“周一聚格日”推动网格长和专兼职网格员按时按量完成时间任务,让网格队伍在实干中提升工作能力,真正形成全村一张“网”,每户一方“格”,聚成一个“家”。


图片

用活“两个平台”

凝聚乡村治理执行力


红寺镇创新举措,用活“学习强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集中学习、例会学习等形式,推动党员干部教育抓在经常、严在日常,确保党员学习教育组织到位、落实到位、见到实效。


创新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发挥村社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意见调查等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开展环境问题随手拍、村务党务公开、一键报贫、一键反映问题,逐步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目标。强化主流媒体引导,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直播平台等新媒体载体发布信息80余条,加大政策法规、乡村重要事项、先进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弘扬正能量,凝聚发展合力。


图片

完善“三项机制”

提升乡村治理战斗力


乡村治则百姓安。红寺镇不断丰富和延伸“党建+”内涵,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固本”之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红寺镇不断健全完善村级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按法定程序纳入婚丧新风、孝老爱亲、粮食节约、环境卫生等内容。2023年组织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十余次,培育、选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孝老爱亲典型5例,不断引导群众践行正确的婚丧观和中华孝道观。

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规范“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对村级重大财务支出等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商议,并公开公示。依托村民议事会等,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各类协商活动10次,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走访、大排查和结对帮扶关爱行动及主动创稳工作开展,处理化解矛盾纠纷25起。定期分析研判,对异常苗头早发现、早预警、早管控,通过层层调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图片


开展“六项活动”

提升乡村治理保障力

乡村治理需要文化的浸润,才能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我们组织开展‘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最美网格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通过传家风家训、树先进典型、立村规民约,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新风尚,推动村民积极参加村级活动,着力推动村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静宁县红寺镇党委书记冯东利说。

红寺镇通过鼓励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展“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和干部走访、领导下访、问题回访”,即四百三访活动。主动向服务对象问需求,掌握现状、了解诉求,摸清活情况、发现真问题,针对问题转作风,总结工作经验。开设板凳小课堂,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党史、讲初心、讲道德、讲传承、讲典型等方式,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追求内在美的同时,还要外在美。红寺镇每周五固定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通过“红黑榜”在全镇通报,真正实现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村民笑容多起来,乡村治理实效显出来。

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规范村级合作社运行、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劳务经济、乡贤能人带动等方式,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2023年底红寺镇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收入倍增。

如今,红寺镇村社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村风文明,创新推行的“4236”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和美新农村画卷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