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武威:打好守护组合拳 撑起法律保护伞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03-25
字号:A A    颜色:

 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近年来,武威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实践活动,促进法律知识传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走出去”普法提质增效


      在武威第九中学,民警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从校园欺凌的法律定义、危害、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教育引导同学们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争做一名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在武威第二十一中学,民警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引导全校师生自觉抵制犯罪行为;在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民警结合典型案件以及小学生年龄和生理特征,通过案例警示、现场互动等环节,向同学们宣讲了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关法律知识……


251.webp.jpg


      2024年春季开学以来,武威市公检法司等部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桥梁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以坚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法治力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推动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武威市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和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公检法司借助自我职能的优势,推行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截至2023年9月,全市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已全部选齐配强。


      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张东平2021年被聘任为武威第十八中学的法治副校长,他说:“加强学生法治教育、保护学生权益、治理校园霸凌、预防学生犯罪、参与安全管理等,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法律保护。”


      3月20日,在武威第九中学八年级三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通过互动提问等方式让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普法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沉浸式”普法入脑入心


      2023年6月13日,武威铁路中学联合武威铁路运输法院、武威铁路运输检察院,开展了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法槌声,由学生们分别担任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的“模拟法庭”拉开帷幕。此次普法教育进校园活动以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法庭实景模拟,让学生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并切实感受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252.webp.jpg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也悄无声息地走进未成年人的世界。网络是把双刃剑,未成年人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诱惑与风险。武威第九中学教师马娟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注意到,不少青少年会隐瞒父母购买一些虚拟游戏币,或玩一些打斗类的网络游戏,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三观’。我们会通过多种形式努力,将法治教育做到入脑入心。”在她看来,“沉浸式”普法能更好地让法治理念一点点渗入学生的生活,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近日,武威市各中小学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先后印发了《武威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手册》,每班至少配置一册。武师附小四年级五班的姚梓钰说:“课间时,我们会坐在一起看看这本小册子,学习如何自我保护。”


微信图片_20240325100833.jpg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近年来,民勤县实验中学针对特殊家庭青少年易发生的心理问题,从学生心理、学习、生活、实践、家庭等方面开展了师生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让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2023年,民勤县实验中学“加强关爱帮扶,做实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在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典型经验,被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推广。学校党支部书记祁世英说:“法治教育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所有老师都需要去做,包括班主任等,都需要在教育领域中了解法、贯彻法,理顺情、理、法之间的关系,因为法是无所不在的。”


      有着近20年从教经验的白海瑞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含糊不清或者方式不当,很容易埋下隐患,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白海瑞还说:“我们在给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控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小手拉大手’带法回家的形式,努力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


      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过程中,除学校的普法教育之外,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市教育局副局长甘自耘说:“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具有塑造作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关爱,不良的文化氛围、网络信息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进而诱发犯罪行为。我们要做到多方联动,有效普法、用法,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