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的甘南草原,草尖露珠闪烁,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甘南州、合作市两级检察院的干警们带着学习用品走进勒秀镇中心小学,在草原深处开展了一场融合藏族文化与法治教育的课堂。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让法律知识如阳光般照进孩子们的心田,也让普法教育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草原法庭”初亮相
草原上布置了一个简易却庄重的法庭,孩子们用课桌搭起了审判席、公诉席、辩护席和被告席等,每一处细节都尽力还原真实法庭场景。
活动中,检察干警向孩子们介绍了法庭的基本职能和审判流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术语,让晦涩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当“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盗窃手机并持美工刀威胁他人”的模拟案件抛出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起贴近生活的案例瞬间拉近了法律与他们的距离。孩子们踊跃报名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换上小法袍、检察制服、律师袍后,俨然有了法律工作者的模样。
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模拟法庭正式开庭。“小法官”正襟危坐,严肃认真地主持庭审;“小被告”攥着衣角,站在自己的席位上,紧张又激动地陈述事实经过;“小公诉人”昂首挺胸,义正言辞地列举证据,指控犯罪;“小辩护人”则根据法律知识和事实依据,为被告人提供辩护。检察干警在一旁适时引导,解释法律条款,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犯罪”“辩护”“量刑”的含义。尽管孩子们的表演稍显稚嫩,专注的神情却透露出法治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安全锦囊”护成长
模拟法庭后,以防溺水、防火、防拐、防诈骗为主题的“暑假安全第一课”接踵而至。检察干警以生动易懂的语言,通过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形式,将“陌生人的零食可能是陷阱”“私自玩水的危险”“面对火灾如何自救”等安全常识融入互动中。四年级的一名学生说:“原来陌生人给的零食和玩具都可能是陷阱,以后我一定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走了!”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也表示:“以前总觉得溺水离我们很远,听了检察官姐姐讲的案例,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以后再也不敢私自去水边玩了。”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安全意识扎根心底,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更懂得了法律对生命的守护意义。
藏韵与法音共舞
课程尾声,一场充满藏族风情的表演为法治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孩子们身上绚丽多彩的藏族服饰,在草原微风中轻轻飘动。他们围坐在一起,拨动龙头琴琴弦,悠扬琴声与藏戏表演在辽阔草原上交织成趣。藏戏的唱词与动作中,既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暗含“遵法守规”的智慧,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成为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的“活知识”。
活动最后,检察干警们将精心准备的书包、笔记本、笔袋等未检文创产品一一送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捧着礼物,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些承载着关怀与期许的礼物,既是对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的鼓励,更寄托着检察官们希望法治种子在少年心中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景。
当藏地少年穿上法袍,当龙头琴声与法律知识相遇,“草原法治课堂”用最贴近土地的方式,让法治信仰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检察官说:“我们要让法治的‘露珠’滴落在草原的每一寸土地上,陪伴孩子们长大。”这场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教会孩子们“法是什么”,更在于让他们看见:法律如同草原上的河流,滋养着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既是守护安全的盾牌,也是指引行为的灯塔,更是与民族文化共生共融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