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李艳萍:持正义之剑 解无声证言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4-04-16
字号:A A    颜色:

为贯彻落实全省公安机关“专业能力提升年”行动动员部署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民警扎根业务工作、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形成尊重专业、重视专业、崇尚专业的浓厚氛围。甘肃公安推出“寻找陇警工匠”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陇原铁警在火热警营中的生动实践,以工匠精神汇聚形成强大的新质公安战斗力。


如果把侦查破案喻为一场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暗战,那么刑事科学技术则是主宰和导控这一战场的无名高地,刑事科学技术民警则是无名高地的耕耘者。多年来,省公安厅刑警总队痕检支队支队长李艳萍就是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无名高地默默耕耘,于方寸之间破译犯罪密码,用无声的证言和沉默的力量,让犯罪无处遁形。


立足主业

苦练克敌技能


小小指纹,两手指尖,神秘万千。在浩瀚的指纹中寻找真相,就像是大海捞针,在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然而,李艳萍却靠着坚韧与细致,从一枚枚残缺的指纹中找到真凶,演绎出一个个传奇故事。


2000年4月庆阳卜某被杀案中提取到一枚特别模糊的血指纹。十多年来,经过各地刑事技术民警多次检索比对,均无结果。李艳萍迎难而上,面对这枚一厘米见方的血指纹,她进行了上百次的编辑。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她发现数据信息中,曾因其他案件被采集指纹的嫌疑人员与2000年这起凶案现场的血指纹一致。依据李艳萍提供的线索,一桩二十年的命案积案,终于沉冤昭雪。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灵活的头脑,她乘胜追击,总结出多种指纹实战应用技战法,在一系列破案攻坚中大显身手。通过指纹直接比对破获各类案件300余起,同时她还为多起案(事)件的侦办提供线索或关键证据。


图片


投身实战

筑牢攻坚手段


刑事技术工作单调重复,李艳萍却怀着深深的热爱和百折不挠的信念,始终坚守,点滴积累,锲而不舍。她和同事们洞察秋毫,发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为多起看似“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疑难复杂案件拨雾见云,并使之成为锁定犯罪嫌疑人的铁证。


2023年3月,兰州市发生多起攀爬防盗窗入室盗窃案件,城关分局经过深入侦查,于4月抓获犯罪嫌疑人。“我没干过坏事。”“即便是我曾到过案发现场,你也不能证明我偷了东西啊!”面对办案民警的初次讯问,奸狡的嫌疑人装出一脸无辜,与警察叫板。尽管办案民警掌握了大量的情况,可嫌疑人却百般抵赖,拒不承认。由于嫌疑人反侦察能力很强,作案时全程佩戴手套、帽子进行伪装,给作案起数的认定和串并带来了很大阻碍。就在侦查员们一筹莫展之时,李艳萍和同事们对多起现场遗留的信息逐一进行比对研究,实验室里整整分析研判了两天,最后检验鉴定认定多起跨市流窜盗窃案件,为最终的法庭诉讼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枯燥单调的痕迹比对,扑朔迷离的案发现场,侦查方向的判断确定,争分夺秒的破案压力,直面挑战,李艳萍都始终坚持“零差错”的严谨态度,充分发挥刑事技术特殊职能。她组织全省刑事技术部门利用痕迹物证共比中抓获“盗抢”案件违法犯罪人员2000余名。利用足迹串并案件121串312案。受理鉴定687案,出具鉴定书542份。她完成和指导全省公安实验室能力验证考试工作,近10年取得全部“满意”的好成绩。


图片


勇于探索

践行公安职责


当前,犯罪形式逐渐向网络化发展,传统刑事技术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为策应刑事技术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李艳萍紧盯科技前沿、淬炼破案利器,积蓄力量,拔节生长。


她深入调查、潜心钻研,成功研发适合我省工作实际的手机app应用程序。该项目申报参加了公安部2019年度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任务和推广,在全国50余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2020年该项目又列为全国刑事技术“双十计划”重点攻关任务第九项任务,在全省上线应用,实现了我省刑事技术传统+新型手段双发展的工作模式。由她牵头的研究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她积极参与痕迹专业各项课题研究,作为项目成员她还参与了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工作。她还发表论文15篇,用专业的知识来不断武装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图片


云程发轫万里期,一片丹心向阳开。李艳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用非凡的赤诚和坚守,用女性的坚韧和细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谱写着新时代人民警察无私奉献、忠诚使命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