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威市古浪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立体施策、坚持协同发力,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做好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古浪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重创新引领 推动法治教育系统化
2024年7月,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庭审现场走进古浪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全校师生现场进行了旁听,起到了很好的警示震慑效果。同时,该校创新实施“德育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护航未来、文明生活启航、润心怡情”五大工程,全力推进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走深走实,学校被评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古浪县坚持把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完善落实“3、1、5分钟”法治教育机制,实质化运行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县88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集中开展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依托法治教育基地、法治资源教室,常态化开展现场普法教育,每年累计受教学生达10000余人次。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推行“以案释法+法治课堂”授课模式,让庭审现场进学校,邀请未成年人走进警营、检察院、看守所,使未成年人身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实现法治教育“零距离”,切实增强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注重因人施教 推动预防矫治精准化
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类矫治体系,针对性采取帮扶干预、社会服务、专门教育等措施,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由教育局牵头,各学校制定帮教方案,建立“一生一策”台账,通过心理干预、学习生活帮扶等方式进行帮教;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由公安、教育、乡镇等部门成立帮教小组,建立“一人一档”,积极开展帮教工作。建立罪错未成年人领导包抓包联机制,对犯罪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和违法犯罪多发重点学校由领导干部包抓包联;对屡教不改、多次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依规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同时,成立2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融合专业力量、社会力量,从开展技能培训、劳动实践、心理辅导、亲情关怀等多层面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帮教矫治,部分罪错未成年人接受观护帮教并回归学校考入大学。
注重协同联动 推动帮教服务仁爱化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建成“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扩充“家庭教育志愿者讲师团”,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和合之家”等阵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家庭教育讲座58场次、亲子阅读39场次。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结对帮扶+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帮扶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对罪错未成年人、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深化“结对帮扶·爱心古浪”工程,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罪错未成年人全部纳入帮扶范围,并确定帮联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强化司法救助,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困境儿童及时开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21.8万元。加强社会帮扶,组建21支“爱心妈妈”服务团队,全县592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738名留守困境儿童,开展关爱服务活动42场次。招募志愿者组建阳光雨露、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队8支,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51场次。
注重严查严管 推动守护净土常态化
强化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全县各学校实现专职保安配备率、校园封闭化管理率、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联网率、护学岗设置率4个“100%”。在校内设立校园警务室,指导成立治安联防队,形成警校联动机制。全面落实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制度,将巡逻警力和武装处突力量摆到学校周边等重点部位,实行动态备勤。加强对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等的执法监督检查,全力防范发生侵害未成年人案事件。结合“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大专项行动,开展出版印刷监督检查。扎实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处置网络违法行为和不良信息,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信息蔓延态势,确保未成年人用网环境更加清朗。今年1-4月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5.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