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让枫桥风景更加靓丽 ——平凉市灵台县法院什字法庭“每周进一村”活动侧记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5-06-27 374
字号:A A    颜色:

“王支书,老李家兄弟俩的宅基地纠纷再有没有找村上?咱们村和外地客商的土地承包合同签了没?再有需要把关的法律问题吗?”什字法庭庭长卫新亮一来到某村,就连续向村支书老王问起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村上最近啥都好着哩。土地承包合同还真需要你们专业人看一看,有些条款我怎么感觉责任还不够清晰。”这一幕,就发生在什字镇某村的村委会,这是平凉灵台法院什字法庭开展“每周进一村”活动的一个镜头。


图片


今年以来,灵台县法院什字法庭以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打造田间地头的“解纷网”、争做乡村振兴的“护航者”为目标,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依托“一法庭一特色”建设思路,打造“每周进一村”活动,坚持每周抽出一天时间,进村入户,以“走亲戚、搞宣传、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为主题,在村委会层面,以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开展矛盾纠纷联调为重点;在群众层面,以现场调解纠纷、帮写要素式诉状、现场进行立案、开展普法宣传、接受群众咨询等为重点,开展上门问需,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精准到位的司法服务,为乡村振兴秀美画卷持续增添法治底色。


六月仲夏,麦浪翻滚,正是农忙夏收的关键时节。什字法庭的卫法官决定,利用近期庭上案子不多、相对空闲的有利时机,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送法“走亲戚”活动。


与以往“开会式”普法不同的是,这次,什字法庭决定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把以前“说教式”普法改为“交流式”“拉家常式”普法,和群众“走亲戚、交朋友”。


“大娘,你孙子在外地上学,现在科技发达,骗子能换声音、换脸跟你视频,这刚卖玉米挣点钱,可得留点心。”“放心吧,我在你们以前发的那个宣传彩页上早都学到了,警惕性高着哩!”于大娘自信的回答引起人群中一阵笑声。


堂前屋后,法庭干警针对农村老年人多、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结合目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照片等新型骗局,提醒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随意给他人借银行卡,对于索要钱款的电话一律挂断,对于要求转账的情形要提高警惕。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交流、互动,帮助群众规避常见法律盲区,引导群众遇事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


图片


夕阳西下,一些忙完农活的群众也纷纷围上来,咨询生活中遇到的纠纷,法庭结合真实发生的案例,及时解答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民间借贷等贴近民生的法律问题,并提醒大家注意防范风险,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对于一些有诉讼需求或准备应诉的群众,指导填写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等,为群众诉讼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诉讼指导。


法官“每周进一村”,俯身拉话解疑问;田间地头解纷争,农家院里话法情。什字法庭将“坐堂问案”变为“送法上门”,让法言法语融入乡音土话。创建“枫桥式法庭”,正是以脚步丈量民情,用温情化解矛盾,把法治种子播撒在阡陌之间,绘就一幅“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的和谐画卷,让司法为民不止在庄严的审判台上,更在泥土芬芳的为民实践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