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凉市崇信县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引领,通过实体化运行基础管控中心,推动基层警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有力提升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和社会治安治理能力,实现“打、防、管、控、建、服”效能整体大幅提升,让辖区治理提质增效。
破解“瓶颈”优化运行机制
5月15日,崇信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其放在家中的现金被盗,损失超过3万元。接到报警后,崇信公安局迅速启动案件会商与研判程序,依托高效快捷的侦查办案机制,不到24小时便将2名嫌疑人抓获,全额追回被盗财物。
今年以来,崇信公安坚持“警力整合、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原则,深度融合“交所合一”警务运行模式,全县7个交警中队全部划归乡镇派出所,使农村派出所警力达到10人以上,交通流量大的城区、矿区派出所警力达到30人以上,既满足了“一村一辅警”的工作需要,又构建了一支“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公安队伍,切实解决了基层警力紧张、资源分散等难题。赋予派出所查处交通违法、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等职责,打破了“单兵作战、各管一摊”的常规用警模式,全体民辅警参与社会治安和交通管理工作,采取“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突出重点、网格管控、责任包干”的方式,辖区见警率、管事率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治安、交通类警情和可防性侵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
“交所合一”提升警务效能
“现在民警出警速度太快了。”市民李某在锦屏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出警民警不到10分钟便到达现场处置。这是实行“交所合一”改革后,派出所处理交通事故的时间大幅缩短,警力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
今年以来,崇信公安针对交巡警与派出所“各管一摊”造成的交通管理力量分散、效果不佳问题,崇信县公安局打破传统模式,将农村交巡警中队警力就地下沉至原管辖区域派出所,实行“交所合一”。由农村派出所承担辖区所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实行一所统管、扁平指挥、警务联动。
连日来,在崇信县黄寨、铜城、柏树、木林等乡镇,经常能见到交通警察和派出所民警联勤执法的身影。这正是崇信县公安局积极推行农村地区“交所合一”工作机制,打破警种壁垒,整合警力资源,着力构建集“维护治安、管理交通、保障安全、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全新警务模式的具体体现。
以铜城派出所为例,处理辖区交通事故比原交巡警中队平均减少路途时间约8分钟,处警时间缩减60%。同时,派出所在开展交通管理路检路查中,还能同步查处违法犯罪人员、管制刀具、危爆物品等治安管控要素,提升了社会治安整体水平。
捆绑治理实现路畅民安
“现在城区交通秩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走到哪都能感受到路畅民安……”市民刘先生表示,以前到了晚上,街道边车辆乱停乱放情况特别突出,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市容市貌。经过公安部门整治,现在好了,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走到哪里交通秩序都非常规范。
据了解,针对城区交通秩序存在的问题,崇信公安局建立警种部门参与夜经济重点部位治安交通问题捆绑治理和服务机制,将城区有突出问题的乱点划为捆绑责任田,由机关警种承包认领,与派出所警力叠加巡防、捆绑治理。
同时,24小时开展城区道路日常巡逻、事故快处、车辆纠违处罚和服务群众工作。
通过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城区治安和交通秩序得到明显好转。违法停车、噪音扰民110警情分别大幅下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