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李生寿:最火红的青春奉献给了大漠戈壁

责任编辑:孔令闻 发布时间:2021-04-13 5546
字号:A A    颜色:

  

 

  微信图片_20210413170154.jpg

       李生寿,男,汉族,甘肃敦煌人,现年58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敦煌市公安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所长兼雅丹公安检查站站长,一级警督。

  李生寿从警22年来一直在远离敦煌市区的基层派出所工作,依大山为伴,与长风同舞,和大漠并肩,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精彩的年华、最火红的青春奉献给了大漠戈壁,奉献给了镇守敦煌的边关事业。他以对公安工作的钟爱,在自己平凡而忙碌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用奉献书写着和谐,用忠诚捍卫着平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微信图片_20210413170208.jpg

   一、坚守大漠二十载,镇守边关铸警魂

  1998年初,因工作需要,李生寿从敦煌市武装部调任公安局红十井派出所担任所长。从此,他脱下军装又穿上了警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李生寿同志先后在红十井、方山口、雅丹派出所、雅丹公安检查站工作,工作地点距市区最远的时候245公里,最近也有170公里,且一直在荒郊野外。二十几年来,他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大漠戈壁,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公安工作的热爱,舍小家、顾大家,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多种疾病的困扰,带领派出所、检查站一班人马,以让人民满意、让组织放心的决心和信心,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面对艰辛,李生寿也曾扪心自问: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呀,这都为了什么?但当一阵急促的电话报警铃响起,他又投身到了茫茫的大漠戈壁中,因为那里牵扯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雅丹建所之初,在没有办公、生活用房的情况下,李生寿带领所内民辅警自己动手开挖窑洞。在没有水没有电的情况下,他们撑着油灯、喝着咸水、睡在帐篷,夜已继日的奋斗。在窑洞整体工程即将完工时,由于基础不牢固,门楼整体崩塌,李生寿从20几米高的顶上和门楼一齐倒下,被压在了土层下面。当身边的战友把他挖出来时,他己处于昏迷状态,战友们为李生寿做了复苏抢救工作,等他清醒过来后,他活动活动手脚,发现身体没有大碍,又带领大家接着干。就这样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挖不止,李生寿和战友们硬是在坚如磐石的雅丹体上开凿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的窑洞派出所,受到了公安部、省公安厅领导和广大公安民警的高度赞扬。

  雅丹自然条件的恶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它独特的大漠风光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探险旅游,多年来,李生寿带领站所民警饮风餐沙、爬冰卧雪,完成罗布泊探险遇难救助任务168次,从死亡线上救回了21名鲜活的生命。2001年1月的一天,距离雅丹约60公里的罗布泊咸水泉矿区十二名采矿人员,因无法忍受矿区生活条件艰苦,但又怕老板不放他们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集体不辞而别。天亮后老板发现十二名民工只带了少许馒头和几瓶矿泉水离开矿区,找到天黑也没有他们的踪迹,只能到派出所报警求助。案情就是命令,救助就是职责,李生寿立即组织警力开始寻找。因罗布泊地区周边环境十分恶劣,就连指南针也受磁场的影响而失去作用,所以人们都把罗布泊称为“死亡之海”。当时正处于隆冬季节,天气冷、风沙大,民工跑时又没带多少水和吃的,危险可想而知。但李生寿和战友们没有放弃希望,经过3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民工们,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微信截图_20210413170843.png

  二、无私无畏守一,筑牢环疆铁篱笆

  2013年,公安部、省公安厅、酒泉市公安局经过多次考察,决定在酒泉市建立7个环疆公安检查站,封堵恐怖势力向内地蔓延,雅丹公安检查站便是其中之一。组建六年多来,雅丹派出所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管好边、守好圈”的原则,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查、逢物必查”的工作方针,克服雅丹夏天天气炎热(最高气温可达50度),春秋风沙较大(风力最高可达10级左右),冬季漫长寒冷的特殊地理条件,严防死守、盯紧看牢,没有让一个“带病”车辆、人员、物品从他们眼前溜走。几年来,李生寿同志坚持亲自带班,事必躬亲,带领检查站民警、辅警共检查出入罗布泊车辆29223辆,检查过往人员46586人,收缴各类管制刀具113把,车载汽油632公升,硫酸150公斤,工业酒精127公斤、锹把124把,抓获公安部通缉逃犯1名,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为敦煌文博会胜利召开,为十九大安保,为内地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真正起到了环疆桥头堡和护城河的作用。

  2014年初,距离雅丹公安检查站不足80公里处的罗布泊咸水泉矿区因私造炸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被打工人员举报,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视,责令甘新两省区公安部门封锁交通要道,抓捕犯罪嫌疑人。当时要抓捕的首犯马应堂为了躲避检查站的抓捕,选择便道逃出,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李生寿接到追捕的指令后,迅速组织精兵强将进行围追堵截。此时罗布泊腹地天气非常寒冷,且有七八级的大风加雪,追捕条件非常困难。在追出五六十公里远的时候,李生寿发现了马应堂乘坐的车,他立即决定抄近道堵截。在一个狭窄的山道,犯罪分子的车被警车挡在正中间,一看无路可逃,马应堂等人企图采取迎头相撞的方式与抓捕人员同归于尽。在李生寿的指挥下,最终犯罪分子的车辆撞在一个小山丘上停了下来,马应堂被成功抓获。此案的顺利侦破,一举摧毁了一个私自制造土炸药十三吨的犯罪团伙,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5人。

  三、事业辉煌令人骄,愧对家庭常内疚

  英雄的背后往往都伴着伤痛和泪水。当兵从警几十载, 对工作无限忠诚的李生寿对家人却有着无尽的愧疚。1998年李生寿刚到红十井派出所工作时女儿才刚七岁,如今22年过去了,女儿都已成家立业,他依然还坚守在深山大漠中。2016年9月,李生寿的女儿生孩子,由于难产后大出血,生命垂危,从敦煌转到酒泉再转到兰州抢救,李生寿却因为正在寻找雅丹一走失的游客而耽误了女儿最需要照顾的时刻。等他找到走失的游客赶到兰州时,女儿已经转危为安,看到迟迟赶来的父亲,父女俩不约而同流下了泪水。2011年12月,李生寿在坚守罗布泊咸水泉地区时,因远离市区、通信中断、道路难行,以致于父母亲病危家里无法与他取得联系,父母亲一口气咽了三天,才带着没有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先后离开了人间。每当回想起此事都会让李生寿仰天长叹、泪流满面。但在遗憾之后,这一切又会激励他对公安事业更加执着和拼搏。

   四、寂寞清贫更奋进,深山大漠抒豪情

  在大山深处、戈壁腹地,少了都市五彩斑斓、灯红酒绿的喧哗,多了深山寂静、大漠粗旷的寂寞。为了克服环境带来的困扰,李生寿不甘寂寞、勇于攀登,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二十几年来,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忙里偷闲,刻苦钻研,认真学习专业以外的文化知识,不断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乐于创作、勤于笔耕,夜以继日的耕耘在文学的道路上,倘佯在诗歌的海洋里,宣传和报道身边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工作、生活在公安队伍这个大家庭中,他时常被身边战友的先进事迹和英雄模范行为熏陶和感染,总有一种不吐不快、不写不爽的感觉。日积月累,经过不懈努力,李生寿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散文、诗歌320多篇(首),他也被多家媒体誉为西部警界诗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的坚守,二十年的艰辛,无论是坚守还是艰辛,对李生寿同志来说,如今都已化作一种精神和灵魂,深深融入敦煌的大漠戈壁,变成守护荒漠的小草,变成镇守边关的大山,变成维护安宁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