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平凉市司法行政部门立足法治建设新要求,从高位统筹到基层实践,从制度完善到技术赋能,多维度发力、多举措并行,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效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
坚持高位推进,压实“一体化”监督责任
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强化工作衔接,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任务清单,细化落实举措。先后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推进会、调度会,依托市、县门户网站、平凉日报、司法行政网群,发布《问题线索公开征集公告》,点击转载量累计超过1.3万次。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67个,走访企业264户,与商会、协会座谈交流,主动与法院、检察院、信访、政务服务、工商联等部门(单位)对接,多措并举征集问题线索。
坚持精准施策,落实“清单化”监督措施
推动实施综合监管举措,确认公布全市行政执法主体341个,公布市一级行政执法人员1034人、梳理编制行政执法事项4015项,主动接受企业和群众查询监督。以“减频次、优服务、提质效”为目标,对涉企行政检查实行“清单化”管理,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推动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精准化,城市管理、商贸流通等行业涉企行政检查大幅下降。指导29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基准3303项,制订“两轻一免”事项730项。
坚持数字赋能,延伸“智能化”监督触角
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手段探索运用,开发“平凉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全过程监督平台”,全面推行“检查备案、扫码入企”监管模式,全过程记录入企检查的时间、对象、执法人员信息,做到入企检查源头可溯、身份可核、时间可查,实现涉企行政执法“备案—检查—评价”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坚持试点先行,构建“立体化”监督机制
持续深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推进执法事项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在灵台、崇信两县部署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方面先行先试,进行实践探索。严把行政执法队伍入口关、能力关、素质关,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及时发现纠治执法不规范、适用法律不恰当等问题,推动依法规范办案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