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武威公安:“警网”融合 激发治安防控新动能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06-29
字号:A A    颜色:

今年以来,武威公安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主动创稳”行动和省公安厅“一统三体系、四抓两保障”部署要求,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固本强基”鲜明导向,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聚焦“警格+网格”融合治理,重心下移、警力下沉,推动实现农村派出所“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将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端,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640 (9).jpg


“警网”融合赋能 

筑牢基层警务“新格局”


聚焦平安稳定、突出共建共治,积极探索“警格+网格”联动共治,形成“民辅警+网格员”双向互补、聚向发力工作格局。


整合人员力量。按照“1+1+1+N”模式配备网格员队伍,由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驻村辅警及志愿者、退伍军人、共青团员、离退休干部等担任兼职一至四级网格员,“警格+网格”双网联合行动,实现警网治理精准化、专职化、智能化,实现社会治理“1+1>2”的效果。


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多网合一”要求,乡镇(街道)、派出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把各类组织服务功能统一整合到网格、资源下沉到网格、力量汇聚至网格,推动网格员履行政策法律宣传、信息收集采报、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为民便民服务等职责,将网格对应到每名社区民警“警格”,逐人划定“责任田”,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警。


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制定《全市公安机关“一村一辅警”工作职责》,规范“一村一辅警”工作范围,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640 (10).jpg


“警网”融合联动 

创新基层警务“新模式”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威,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打造社会治安前沿阵地。按照“多网融合、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思路,充分发挥街道“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处置矛盾纠纷前哨岗作用和“警格”洞察矛盾隐患、沟通处置问题服务岗作用,强化违法犯罪打击,以现案侦破为重点,以信息数据为支撑,实现综合研判,强化治安乱点整治,主导创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深入开展店铺联防、邻里共治,形成警民共建共治生动局面。


充实基层治理前沿力量。将“一村一辅警”融入网格化治理,推动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充实下沉机关警力479名,招录驻村辅警160名,建成派出所警务室394个,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48.5%,社区(驻村)民警占派出所警力53.6%,实现城区派出所“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派出所“一村一警”全覆盖,派出所主防警力大大集中,推动派出所更好回归“一管三防”主责主业。


推行风险隐患前瞻治理。切实发挥街道牵头、派出所主抓作用,全面整合资源、打破共享壁垒,实施推行“警格+网格”社区警务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体制机制联合、基础信息联采、安全隐患联治、治安防范联巡、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员联管、防范教育联宣、培训考核联动” 的“八位一体”联动模式,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23起,化解率92.2%,消除隐患300余处。


“警网”融合增效 

打造基层警务“新引擎”


强化科技赋能,提高治安管控能力。


建设警务“大数据”体系。充分发挥“警网融合”治理优势,“情指行”一体化平台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协调联动,利用“大数据”平台最大限度整合公安内部和社会单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采集“多人采、一网融、共享用”。


建设技防体系。依托“雪亮工程”,对网格内治安要素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建成公共视频监控资源8446路、车辆卡口1603路、智慧安防小区462个,视频建设、数字对讲、动态图传及前端感知设备全面布建、全域覆盖、全息感知,实现了“传统人力”向“现代智能”转变。


建设网络安全监控体系。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严格执行7*24小时不间断巡查制度,建立网安综合作战室,积极开展网络平台违法信息清理整治工作,违法信息自主发现率100%,绘制形成了网络空间地理信息图谱,不断提升了网络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