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政法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诉前调解治未病 平凉法院跑出多元解纷加速度

来源:甘肃政法网 责任编辑:张曦云 发布时间:2023-10-18
字号:A A    颜色:

远山含黛,风和景明,陇山泾水间的小城,一派平安幸福、和谐稳定的气象。


今年以来,平凉法院紧紧围绕省高院“743”工作部署,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不断巩固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诉讼服务功能,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水平实现全面发展、整体跃升,诉服质效持续在全省法院排名靠前,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鲜活实践经验,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端口”前移

实现平安建设“能动化”


图片


落实落细全省主动创稳工作部署,将一站式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融合发展。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通过联席会、协商会、推进会等方式,与司法局、金融主管部门等建立多元解纷合作协议,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推动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指标体系,为一站式建设不断深化提供动力。


制定全市法院推进一站式建设责任分解表,细化5类28项工作任务,明确时序进度、责任部门,对标对表狠抓落实。针对重点任务,出台关于推进民商事速裁案件、财产保全案件流程管理规则、推进一体化集中送达工作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定期通报一站式建设开展情况,确保全市法院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2次,组织现场演练、观摩学习,将跨域立案、网上保全、视频开庭等工作印制成小册子,各院交流经验,提炼特色经验,确保精准落实,全市法院形成比学赶超、创新创优的良好氛围。庄浪法院被评为“全省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先进法院”。加大宣传力度,召开新闻发布会8次,相关经验做法被媒体平台报道转载12篇(次)。


强化联动

实现纠纷解决“实质化”


图片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一站式诉讼服务、全天候自助服务、全市域通办服务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一站式建设成果。


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从传统的大厅现场服务,拓展为“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为群众诉讼提供“多选项”。


“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导诉台的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为每一位来诉讼大厅的群众引导窗口,释惑答疑。


在立案大厅配置导诉员迅速分类引导,配备自助立案、自助查询、庭审观看、自助打印文书及预约法官等设备,提供自助式便捷服务。实现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打造全域诉讼服务网,设立“跨域立案、网上立案”专窗,让“家门口立案”变成现实。实现“一号通办”,以“百姓有所呼,法院实时应”为目标,及时办理12368热线反映的所有问题,服务更加高效规范。


拿到调解书的老李,咧着嘴说着,“人说打官司耗时耗力的一年半载,没想到我老伴这个损害赔偿也就三五天就拿到手了,这我就放心了,...法院立案庭的法官调解室,采用简易程序,快速为群众化解解纷……”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格局。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做优律师调解、健全特邀调解、拓宽行业调解,实现纠纷化解提档升级。实体化运行“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做大做强“一站一室”,矛盾纠纷诉前分流取得实效。全市法院共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 31个,聘有驻院(庭)人民调解员26人,设立律师调解工作站 8个,聘有律师调解员9人。打造了华亭法院郭世宝调解工作室、“3+N”巾帼工作室等一批有口碑、叫得响的调解品牌。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分流案件12839件、调解成功8408件,调解成功率65.5%。搭建特邀调解平台6个,与80个特邀调解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302名特邀调解员深度参与婚姻家庭、商事纠纷、物业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类案纠纷的调解工作。


拓宽行业调解渠道,市中院与侨联侨办建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为涉侨案件提供专业调解。大力推行线上调解,加大对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宣传和使用力度,实现人在家中坐、案件“云”上调。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速裁团队审结案件13200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数的38.5%,平均审理天数27.97天,调撤率68.7%,达到简单案件“门诊”化解、疑难复杂案件“住院”精审的良好效果。开展诉讼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全市两级法院均建成“文书集中送达中心”,市中院、崆峒区法院率先探索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剥离辅助事务,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0余天。


固本强基

实现社会治理“人性化”


图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筑牢法治社会根基。


建立健全“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工作长效机制。全市选派18人进驻综治中心,下沉一线、融入网格,确保重心下移、服务下倾。静宁法院雷大法庭建立“苹果法庭”,获中央、省市委主要领导和省法院领导调研肯定;泾川法院在高平法庭建成全市首家“金融巡回法庭”,收获了群众的“口碑”。


前移解纷关口,推动人民法院定分止争职能向纠纷产生的源头和前端延伸,向引导和疏导用力。全市法院先后与地方党委政府、司法行政机关签订合作协议、工作意见,构筑信息共享、实时联动的互动机制。提前介入纠纷化解,明确定点、定时、定岗、定职“四定”原则,建立“周联系、月驻站、季排查、年总结”的常态化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深入网格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件。推行“无讼”“少讼”理念,积极参与“无讼村居示范点”创建,目前已在全市建立无讼示范点16处。


突出党建引领,崇信法院高庄法庭所在党支部,与辖区村委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平凉中院在静宁雷大法庭与辖区支部建立“轮值书记”制度,加大对非诉讼解纷力量的业务培训、法律指引和类案指导,助力提升自治先行、自我净化先行的能力水平。灵台法院创新社会治理形式,积极参与指导对乡规民约、社区公约等自治规定的“破旧立新”,依法规制高价彩礼、侵害外嫁女权益、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不良习气,推动提升乡村文明。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出去”,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巡回审判等,推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全线发力

助推营商环境“法治化”


图片


全市法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助力中小微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提速,研究制定“优商惠企”15项具体措施,让司法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更有作为。


诉讼立案出“快”招。积极联络工商联及辖区中小微企业,主动上门“帮扶”,延伸服务触角,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对涉中小微企业案件纳入“绿色通道”优先立案,提供暖心司法服务。


加强调解联动、非诉讼和诉讼对接,把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对于因经营困难不能足额或无力缴纳诉讼费的中小微企业,依照规定减交、缓交诉讼费用。2023年以来,网上立案 297 件、网上诉前调解案件204件、电子送达514件,涉企案件速裁率60%以上。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件审判有“实”招。对中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纠纷,无确实充分证据证明符合犯罪构成的,不作为刑事案件处理,避免出现“办一个案件、垮一个企业”的情况;对行政争议,既依法支持政府采取的必要措施,又监督行政机关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劳动争议案件,引导企业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共渡难关;严格控制延长审限,杜绝因诉讼拖延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


采取“放水养鱼”式调解方法稳妥办理涉企案件,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对影响当地安全稳定、重点企业发展、投资环境创设等群诉群访案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协调、沟通。2023年前9个月,涉企案件调撤率60%以上,平均审限缩短至普通民商事案件的三分之一。